作者:董勤勇
状态:连载中ing
引言:人生之海,浪花翻涌,随手掬捧几朵,泼向脸庞,沁入心脾!人生之花,漫山遍野,随手采撷几瓣,抛向天空,缤纷飘扬!人生之路,千条万里,随步踏向远方,排山倒海,景色不断!人生之情,恩爱痴恋,随思渐入佳境,信手写来,刻骨铭心!
《第153章》
湖北恩施人在同心苑工作的许会作——[强][强][强]饭下面的两个白煮蛋成了永久的印记! [呲牙][呲牙]书归正传:配服董哥的敬业精神与从容笃定的心态!
湖南老乡刘晖李健辉伉俪对《生命随想》第151篇评价——对整件事情的描述有理有据,展示出老兄内心强大,有胆有识,判断准确,心思缜密且细节描写能让人感受到人物、场景、动作、心思、神态、表情等画面[强][强][强][强]
幽门螺旋杆菌(Hp)的发现归功于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他们在1982年首次成功分离并培养出这种细菌,并证实其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直接关联。并因此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体胃肠内的益生菌数量因人而异,通常在万亿级别。肠道菌群总数约10¹⁴(百万亿级),益生菌占比约1%-3%(千亿至万亿级)。胃肠道菌群大约有1.5~2kg重,具体数量和比例受饮食、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是动态变化的。
在百万亿级里面,你怎么就认定幽门螺杆菌就一定是致病菌呢?难道它就不能是条件致病菌、共生菌甚至是益生菌吗?
这里遵循了一个甄别定律。叫做科赫法则,即Koch’s rule。由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提出。
1,病原体存在验证:在患病个体中普遍存在该病原体,且在健康个体中不存在;2,纯培养分离:能够从宿主中分离并纯培养该病原体;3,致病性验证:将纯培养的病原体接种到健康宿主后,可引发相同疾病;4,再分离确认:从实验感染的宿主中能再次分离出同一病原体。
具体到幽门螺杆菌是Koch’s rule的沿用、补充和发挥。1,在病患人群中有高的检出率;2,在病灶中有高的检出率;3,清除幽门螺杆菌能够使病灶加速愈合;4,清除幽门螺杆菌能够使病灶复发的概率下降;5,在与人类相似或者接近的动物上能够制作出患病和治愈的模型。
任何法则和科学都有它的时效性和局限性。比如,无症状携带者,就与Koch法则第一条相悖,健康人群中有很多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但阳性者人身体健康,各项指标无异常,就算胃镜做出来也是上消化道未见异常,当然,慢性浅表性胃炎视为正常。Koch法则第一条就强调了健康个体中不存在。
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当代研究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基因测序)弥补传统法则的不足。例如,通过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核酸序列来确认因果关系,而无需满足全部四项标准。
几亿年以后,也许幽门螺杆菌是人类的共生菌甚至益生菌也未可知。说它是条件致病菌,我估计现在就能够获得很多人的认同。也就是,虽然它被认为是致病菌,但是,是在一定的宿主中一定的条件下才致病。
任何事物都具有它的两面性,是把双刃剑。这个发现一下子拉动了全球无限的商机,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四联药物的利益方,包括材料供应,药品生产包装运输的各个环节等,不可避免,还包括医务人员,不停地打着医学科学的旗号,各种宣传,各种学术,各种研究,各种论文,各种会议,各种广告,各种视频,各种文章,各种实验,各种教育,各种推广等等,甚至充满恐怖恐吓的说教连篇累牍,犹以短视频、直播和广告居多,铺天盖地,什么抗幽门螺杆菌的牙膏、漱口水、口服液、中药、食物、植物等等,什么免疫荧光检测,HE染色,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实验(RUT),唾液检测,粪便检测,体液检测,细菌培养+药敏,细菌基因检测等等,凡是能够发挥人类智慧的,都已经无孔不入了。董哥特么佩服这些人的脑子真灵光,难怪董哥一世都穷,因为不知道商机为何物。
小的利益,是在唤醒大家对这件事物的认知的基础上,理性并理智对待。大的利益,甚至暴利,就是拉动公众对这件事情的恐惧恐慌。如果没有利益,我相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一系列衍生,将不会如此畸形的红火。
有谁见过,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死掉了?断然没有。虽然说感染幽门螺杆菌并无益处,但是,起码说明,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不是件十万火急的事情。
董哥见识了,家政服务里面的健康体检中,居然有人自作主张把检测幽门螺杆菌加上去了。甚至家人来帮带小孩,先来医院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就打道回府。这一方面,说明大家的健康观念健康知识得到了加强和普及。但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却说明了,这个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了公众的不必要恐惧和恐慌。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一言以蔽之,即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特别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这两类是人们对现代学科的分类,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无法被自然与社会归类的学科,在二十世纪人们将这些学科归纳为人文科学。人文科学包括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是以人为本的学科,可以说是今天许多其他学科、尤其社会科学诸学科的母体,因为它们大多是近代以来从其中分化出来的。
幽门螺杆菌的成功发现,提升、刷新和拔高了医学科学的领域、高度、视野和观念。但是,随之而来的,令人瞠目结舌的恐怖的无休止无底线无节操的药物滥用尤其是抗生素滥用又成了一个新的医学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难题。而这个难题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在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的面前。
有时候不难发现,离开了人文科学,医学科学就只剩下一堆模棱两可的,枯燥无味的,根本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冰冷的数据。还剩下一堆硬邦邦的,没有温情的,晦涩难懂的,莫名其妙的,不知所云的资料、理论和规则。幽门螺杆菌感染理论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