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形成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不能脱离时代背景谈观点。
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1.1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形成的政治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大机器时代到来,人们参与社会活动增加,个人权利意识逐渐提高。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发生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及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的导线[]。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发起了两次武装起义,即里昂工人起义,无产阶级反抗意识开始觉醒。1837年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和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工人阶级包括女性在内,在争取经济利益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如果不能保障拥有充分的政治权利绝对不可能根本改善自己的处境,从而各国工人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在谋求人类解放的过程中,亦十分关注妇女解放问题,深刻认识到妇女解放是人类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机器大工业开始迅猛地发展,大机器的普遍使用,使手工劳动被机械化劳动所替代,劳动操作过程得到了简化,男女在体力差距不再明显,许多劳动可以由女工甚至是童工承担。而雇佣女工使资本家所支付的工资要比雇佣男工明显低很多,于是为了谋取更高额的利润收入,资本家尽可能多地招聘和使用女工。大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大批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这一方面使得妇女能够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使得女性逐渐摆脱了对男性的经济依赖,提升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但另一方面,当时女工多集中于纺织业,在通风差、噪音大、恶劣环境的厂房里,很多女工因为缺乏劳动保护的必要措施,吸入了大量的纤维和粉尘而染上
肺病。不仅如此,女工为了能够获得工作机会,她们往往被迫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女工工资低于男工,同时还要承担更大的工作量,这使得妇女沦为了资本家获取更多利润的廉价工具。
1.2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形成的经济背景
工业化的兴起使马克思提高对于妇女问题的关注[]。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写到“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是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这样一来,这种代替劳动和工人的有力手段,就立即转化为这样一种手段,它使工人家庭全体成员不分男女老少都受资本的直接统治,从而使雇佣工人人数增加”[]。在此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在谋求人类解放的过程中,亦十分关注妇女解放问题,深刻认识到妇女解放是人类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机器大工业开始迅猛地发展,大机器的普遍使用,使手工劳动被机械化劳动所替代,劳动操作过程得到了简化,男女在体力差距上不再明显,许多劳动可以由女工甚至是童工承担。而雇佣女工使资本家所支付的工资要比雇佣男工明显低很多,于是为了谋取更高额的利润收入,资本家尽可能多地招聘和使用女工。大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大批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这一方面使得妇女能够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使得女性逐渐摆脱了对男性的经济依赖,提升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但另一方面,当时女工多集中于纺织业,在通风差、噪音大、恶劣环境的厂房里,很多女工因为缺乏劳动保护的必要措施,吸入了大量的纤维和粉尘而染上肺病。不仅如此,女工为了能够获得工作机会,她们往往被迫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女工工资低于男工,同时还要承担更大的工作量,这使得妇女沦为了资本家获取更多利润的廉价工具。
妇女面临的恶劣环境以及渴望解放的事实,促使马克思开始关注妇女问题,思考社会现实下妇女解放的途径[]。
1.3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妇女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分析说明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并未能直接揭示这一概念对于妇女地位的影响,但是马克思在针对现代性进行批评的时候,揭露了理性原则的各种体现以及它们对于大众生存的作用。作为父权社会的精神支柱,理性原则是男性压迫女性的思想武器,从根本上维持了以父权制文化为中心的社会机制的运行。而所谓的理性,实质是男人所特有的,所以在西方哲学里面,理性均是用男性化的词语来进行表述的,对其进行赞扬的方式就是贬低与恶化非理性,这样的歧视与排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男性对于女性的贬低[]。
在资本主义社会,父权制结构与意识形态文化背景下发挥着这样一种独特功能:使妇女对男子的从属地位在新近产生的公共与私人领域内、在工厂车间以及资产阶级家庭内,得到了进一步的维护和强化。因而,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时,马克思也对积习已久的父权体制进行了初级的批判。在对分工这一概念进行阐述的时候提出:各类详细分工的互相关联是由农业、工业以及商业劳作的运用方式(父权制、奴隶制、等级、阶级)所决定的。在这一阶段,他仅仅是提出了父权体制这一概念,并未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在分析女性地位形成的原因时,马克思指出:父权体制当中的族长、他们所统领的家族成员以及隐藏在家庭当中的奴隶制,逐步发展旺盛。在此处,马克思揭露了父权体制背景之下妇女地位的真实状况,揭示了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并认为,与资本主义一样,父权制也是一个权力系统,而且是一个更隐蔽的权力系统,从事家务劳动的妻子与挣钱养家的丈夫的关系不是平等的交换关系,而是剥削和压迫关系,这种剥削和压迫的关系比资本剥削更为深重也更难摆脱[]。因为前者只是出于经济原因,而后者则是出于更为深刻复杂的原因。由此可见,马克思主要是以社会推进史作为主视角对女性受到欺压的原因进行了解析。在他看来,造成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根源大致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妇女地位之所以下降,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私有制的出现,进而使得男性变成了土地以及女性的掌控者,这对于女人来说无疑是历史文化层面的失败。而且,历史上的一夫一妻制家庭也使得女子处于从属地位。除此之外,女性体力相对柔弱也是其受压迫的根源之一。这些都使得她们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以外,而仅能局限在家庭劳作当中,最终受到家庭文化背景的奴役、压迫和剥削。
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事实以及忽视妇女需求的意识观念,导致了妇女的苦难,这进一步促使马克思基于推进社会进步角度思考妇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