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渭南大荔县京师童迪幼儿园有家长称,“和孩子聊天时,娃说吃饭要吃快,吃得慢就会被老师叫到厕所吃,和其他家长沟通得知确有此事,有的孩子甚至一天三顿饭都会去厕所吃。”经查,幼儿园承认有此类事件发生,向家长道歉并承诺后续的整改办法。(新浪新闻)
这条新闻一出,立马冲上了微博热搜榜,不少网友发表评论,对此事一边倒的进行指责与批评。老师因为孩子吃得慢而对此作出惩罚,或许可以说是在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但是一旦惩罚的手段伤害到孩子,让家长和孩子都不能接受,那便是本末倒置。事件中的幼儿园老师,之所以被批评其实不仅是教育方式的问题,更多的是背后对孩子的关怀与耐心还不够!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老师最大的褒奖便是称其“爱生如子”,而先贤孔子也曾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幼儿园的孩子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对这个社会开始系统认知的起点,老师的出发点也行是好的,但方式方法的粗暴,却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误会和自卑,吃饭慢到底算不算一个坏毛病?需要改正么?从科学的角度上说,细嚼慢咽是专家们推崇的饮食习惯,一味贪快,不仅有可能被食物烫伤,容易噎住,而且对肠胃的损伤也不容小觑。当然,幼儿园的孩子因为年龄问题,大多数并非只是细嚼慢咽,更多的可能是吃饭动作慢,或者不专心,有拖拉习惯,老师分身乏术,难以同时照顾众多孩子吃饭,又想着快点完成任务,因此才除此下策。
但不管老师最初的本意是什么,让孩子去厕所吃饭这一点就暴露了自身师德有缺。没错,这无关教育能力,就是师德出现偏差。试问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老师会让他吃的慢就去有着三个大便池和小便池的厕所么?是不是会有更多的教导和耐心的陪伴?同理,家长付费让孩子入园,学习和培养生活习惯,老师却忽略孩子实际情况,一刀切的方式非但没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反而让孩子的内心留下阴影。
巧合的是,在这条新闻上热搜的同时,还有一条热搜也在吸引着大众的目光—“毕业8年后举报班主任辱骂自己”。一个毕业已久的学生依旧忘不了老师当年的辱骂,阴影挥之不去,何况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难道要让他们在人生起步的阶段就面临着自卑,在厕所里默默困惑着自己错在哪里?难道要他们不管食物有多烫,都要一股脑往嘴里塞,才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难道要他们成年长大后,再来向老师讨要说法?老师目睹一切,难道真得没有丝毫不妥的感觉?如果是,我想说他已经不配为人师,不配家长和孩子的信任。
说到底,事件中的老师觉得自己只是在完成任务,缺乏职业责任感,没有教育意识,更没有对孩子的爱心与耐心。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但花朵需要细心呵护,而不是将其丢进厕所里,自己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