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辞职”,备受关注的群体应该是光鲜亮丽和稳定不变的“公务员”群体。这其中,当然也是因为央视各位名家花旦引来的辞职现象,然后如波浪一样波及了各政府部门的大咖们一时之间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名在国家体制内工作多年的人来说,起初,我不以为然。因为无论是名气大噪的央视主播还是位高权重的各级官员,他们的跳槽都有着太多寻常人不可比拟的资源机会和能力背景。也就是说,人家的走或者留,都跟咱普通老百姓扯不上半票关系,再说人家只能也是必定会越走越高,越走越好,这一点毋庸置疑。
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思路来看待这种现象。
《红楼梦》里第二回讲到贾雨村上任不久因恃才侮上被参,惨遭革职。后游历四海,盘缠不继,加之患病在身,经朋友推荐,教巡盐御使林如海家年幼的林黛玉念书。某日,贾雨村与旧识古董商冷子兴相遇。冷子兴于酒席中向贾雨村讲述了金陵贾府的情况。大家熟知,古董这玩意,都是有钱有势的人家才玩得起的,而冷子兴是周瑞家女儿的老公,当然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通过这些豪门富甲家古董的买进和卖出,能够推断出某些家族日后的兴衰走势。我们后来其实也知道,管家王熙凤有时候需要变卖家里的东西,添东墙,补西墙,这显然已经是家道败落的征兆了。
再举一个例子。咪蒙在一篇文章里讲到,她的公司搬到望京SOHO才3个多月的时候,这一层的公司已经换了一轮。此时,一个朋友来找他,闲聊之际从咪蒙嘴里获知搬走的是什么公司?搬进来的有什么公司?得知这一讯息后,这位朋友还准备去调查一下整个望京所有公司的流动趋势,因为他说:这一现象既可以反映出各个行业的兴衰,也反映出国家经济的大势。
至此,我们似有所悟:所有的职业现象都难逃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的规律。
七十年代,甚至是八十年代出生的人都会有同感,那个时候不论是求学还是就业,首要考虑的是进入稳定且“旱涝保收”的公务员体系。如此,父母大人们不仅脸上有面子,跟邻居聊起天儿都觉得脊背比从前直了好多,笑容比从前深了好多。
记得,我参军入伍后的第二年,考入军校,我妈那叫一个“美”,亲戚朋友们,逮谁跟谁说,当然,我妈总是故作谦虚状。直到2011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依然考入了国家体制内的单位。我渐渐认为,从部队到地方,是人生的又一场重大体验。尽管都受着体制内的各种约束和管理,但是,对于刚刚到新单位的我来说,依然存在着更多的新鲜和适应,只不过,更多的眼界和感受促使我产生更迫切的思考。
今年的上半年,我身边的两位同事,先后辞职。一位利用自身对医疗和管理领域的擅长去了一家大型医疗公司,据说年薪二十多万。了解公务员工资的朋友都知道,这个年薪足够诱人。另外一位同事去了一家婚姻咨询机构,走马上任之前我跟她聊起来的时候,她异常兴奋,表现出对这份新工作强烈地热爱和向往,还说在这个空档期,居然还接了一份咨询单,号称是新工作带给她的一份大礼,为此,她更加信心满满,辞职十足。
我写下这篇文章,第一,并非是要给面临就业或者具有职业规划的求学者一种导向:体制内的职业不可选;第二也并非是热衷扮演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旁观者极尽地来抱怨什么。我想任何事物没有绝对性,也没有一劳永逸,更没有一成不变。我只是希望年轻的朋友可以更全面,更广泛地看待公务员的职业特点以及辞职现象,能够从中了解某种兴或者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一现象?这一现象又将预示着什么样的结构变化?
下面是我自己这些年来对体制内职业的一些思考或想法,一家之言,不足为证。只想对其存在的问题或弊端有一个梳理或认识,仅供参考。
1、 未来的职业趋势将越来越重视个人优势的最大化,而稳定的铁饭碗已开始逐渐弱化。
2、 在不断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的时代,毫无底线地付出和奉献将越来越难以真正融入职业精神之内。
3、 国家体制内职业以统一和集体为主导的特性,与个人要求创新之间的矛盾和不适将越来越明显。
4、体制内职业政治氛围颇为浓厚的特点,将既定的工作内容更多地转换到“学政治”之中。
5、体制内职业受到国家政策大环境的影响,工作任务比之前更加繁琐和复杂。
6、 体制内单位中容易形成各种小圈子,这种圈子根深蒂固,有其较明显的地域性和连亲性。
7、 体制内单位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个人发展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8、 体制内单位长期久居之人,如果不能很好的适应或调整,将更多更深地抹灭或掩盖个人鲜活生命的底色。
貌似,一口气写下了体制内单位的“八宗罪”。不过,我最想说的当然不是去控诉任何职业的前景或者弊端。因为万事万物没有万全之策,也没有十全十美,我们无论最终会选择哪一种职业方向,某一日,随其发展,都会有弃之而去的念头,而我们不仅需要真实地看清楚自身发展和职业前景的契合度,更不要忘记,时刻保持努力的态度。因为你的任何一步努力都是通往自身职业“改朝换代”的重要推手。正如我单位的两位辞职者,他们在曾经的单位或是现在的单位,都曾担任过中层领导职位,其中一位在怀孕期间自学考取了婚姻咨询师。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们更好地辞职到了更有前途的新单位,更应该看到的是他们为了将来更好的发展默默无闻、从不放弃的努力。
文/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