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九号的感想

        今天,我又与一位朋友谈起抑郁这个话题,我突然间,就明白了一件事情,他们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对我们感同身受,我想要放弃了,在对人诉说这件事情上。

        还是自己默默承受吧,

        这种感觉实在太过独特,因而无法与人诉说,引发共情。

        在读殷若衿的《草木有趣》,讲二十四节气中的各类植物,序言中便有我喜欢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之日,再过严寒,阳光也开始散发出春天的暖意,那是春日的气息呀。

        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

        


        学理没有错,理转文也并非不可,只是当我们在选择一件事情时,不能过于极端,将其它所有事物抛之脑后,不顾不管,这样会让身边人感到受伤,对自己也并非有利

        学会中和,真是太太重要,所谓中和,在语文上叫中庸之道,在数学上叫正弦函数,在英语上是完成进行,物理管它叫匀速运动,化学是中和反应,酸碱平衡,生物则是生态系统的e自我调节吧

        反应在我们人的身上,便要斟酌掂量,慢慢来~一切都不急,我们有的是时间。

        马特·海格的《活下去的理由》,我在疫情期间有听门前广播提过好几次,讲述一名抑郁症患者是如何克服自身困难,在精神折磨下苦苦挣扎,最终获得新生的故事。这是一本描述痛苦的书,却是一本能够让人走出痛苦的书,其疗愈作用,得到了纽约时报的认可。

        那时的我已然对此书心动。

        张进的《渡过》丛书,我并未仔细阅读,每篇故事讲述过于凄惨,让人看了心境不佳,偶然瞅瞅还是挺好。

        我最推崇行为认知疗法和《活下去的理由》,一本从情绪认知角度反驳消极思维,一本以文学角度描写抑郁患者内心世界,正如海格在序言中所讲,“文字有时候可以让你自由”,抑郁症会容易撒谎,内心感受过于独特,因为与人的差异性,让他们更加自卑与孤单。

        对的,是孤单,不是孤独。孤独每个人都会有,孤单却是一种独自、单独面对的状态。人们害怕表露出内心的痛苦与疯狂,便越发的自我封闭和不与人接触,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能够袒露内心,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语言是我们与世界连接的纽带,愿我们都能好好使用它,和谐共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