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1504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人类社会两大基本矛盾:(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决定作用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生产方式

3、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4、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

5、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6、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7、社会意识通过不同层次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

8、社会意识形态又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9、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

非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

10、人类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社会存在—历史唯物主义 (2)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

1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答:(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且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最突出的表现

1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答:(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3、生产力: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14、生产力包含:劳动资料/劳动手段(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劳动者。

15、生产力系统:

实体性因素—看得见摸得着,运筹性因素—老板运筹公司,渗透性因素—科学,准备性因素—教育

16、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17、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公司是谁的(决定作用);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极其相互关系——在公司和谁的关系定义;产品的分配方式——工资多少。

1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关系)

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的过程。

19、经济基础: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20、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以及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21、上层建筑分类:(1)政治上层建筑(制度、军队、警察和监狱)——实体上层建筑

2)观念上层建筑(法律思想、艺术、道德)——思想上层建筑

2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点的矛盾

答: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的过程。

23、社会形态分为:经济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

经济社会形态分为:生产关系、人类的发展状况。

生产关系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人类的发展状况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原始;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技术社会形态分为: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24、社会形态更替统一性多样性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25、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

26、阶级划分标准——经济标准      阶级斗争根源——物质利益的对立

27、社会改革定义: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方向是由上到下的,非暴力形式。

社会革命定义: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方向是由下到上的,暴力革命是基本形式。

两大改革和革命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最终都要解决基本矛盾。

28、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群众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英雄史观—历史唯心主义

29、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表现)

答:(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0、如何正确认识历史人物?

答:(1)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坚持历史分析主义

(2)必须对他们做出阶级分析

(3)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4)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

31、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1)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党的根本宗旨

(3)“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4)“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办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