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第13天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主要不是看他有没有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基本道德。只要有了这些德行,即使他没有学习过,也可以认为他已经受到良好的教育啦,可见学问二字还是在修心,在天理上求得圆满。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认为一个人一定要达到爱父母,再次爱兄弟,然后爱朋友,其次是爱大众,亲近有仁爱的人,这些都做好了,这些基本德行都具备了,还有剩余精力的话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圣人都把一个人的德行品行看得很重,也就是说一个人要精通学问之道,首先是要从待人接物上着手。

        这些与先生的心即理也的观点是相通的,要好好修自己的心,万事万物都从自己的良知出发。现在的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特别是近三十年的经济迅速发展,带动着人类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的精神生活,精神修养,却跟不上,确切一点是有些顾此失彼。从幼教开始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就是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再到小学中学,一路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以学习重要而忽略啦,更谈何修身养性,整个社会都浮躁啦,都乱啦!人们意识到了,但都埋怨是社会变了,很少有人从自身找原因。

        所以人还是要修心为重,从本找答案,人之初性本善,守住本心,守住自己的底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格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将心中产生的善念转化为实际行为的过程。也就是说,将那些被良知判断为善念的“意”落实下去,...
    沐云斋阅读 400评论 0 1
  • 第一部分 表怜悯 哀: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难已甚曰哀;处死非义曰哀 悼:肆行劳祀曰悼;中年...
    言离阅读 2,289评论 0 0
  • 船歌 摇桨 船头朝着日落的方向 晃荡 一如你及腰长发 美景 在微波中 远了 一幕幕 一如你的告别 水中的鱼儿啊 我...
    XIESHI阅读 348评论 1 0
  • 小时候看《天方夜谭》,特别佩服那个女孩,能够通过讲述1001个故事吸引国王,让国王不杀她,想要继续听她讲,不仅感动...
    刘灰灰阅读 5,802评论 5 18
  • 翻开一年前自己写的资料,看到这一篇读后感,于是想分享给各位朋友,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启发。 当然,1年前的套路,现在...
    本随风阅读 449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