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弯湾
插图|源自网络
昨天早上,我接到了一个金融平台给我打的电话,电话那头说我的信用良好,推荐我办理一个什么加油的业务,说是办理的话,每次加油能省不少钱。
“请问先生您有车吗?”
“没有。”
“没事,车嘛,无外乎就是一个代步工具而已,现在没有,以后会有的,生活总会越来越好的嘛~”
面对电话那头的安慰,我内心有点不爽——我说我没有车,就是没有车而已,哪来那么多自作聪明的废话。我没有车就是因为我买不起吗?即便是买不起,假如我有钱我就一定要买车吗?
是个人就一定得买车吗?
说到车,前几天我爹给我打电话的时候,也聊到这个问题。我说年底我哥结婚,我想拿点钱支持他买房子,我爹说,买房的事,应该靠你哥自己去解决,而不是靠你帮衬。
“你还不如买个车”——我爹说。
为什么我爹支持我买车,而不支持我买房呢?
因为,我们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车了,而我家没有。看着别人都有车了,他心里就开始发愁,总觉得被别人抛弃了似的。
我从农村出来,在城里劳作混口饭吃,是否需要买房,我爹并不在意,因为他又不在城里生活,感受不到有房的必要性。在他看来,家里是有房的,而且又大又宽,足够住了,单独拿几个房间来养猪都可以。
问题不是没房,而是没车,或者说问题不是我家没车,而是别人家有车。
这种现象,往浅了说,是攀比;往深了说,是怕落单。人是群居动物——就像在非洲大草原上,你是一只落单的斑马,你很难不感到慌张。
人害怕不如别人,准确些说是害怕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一个小学生因为长得太高就自卑,一个初中女生因为胸肌太大就自卑,这样的心理,总会演化出很多荒谬甚至是变态的事情来。
跟你们讲个特别荒谬的事,前有十来年吧,我们村里突然出现一种风俗——去上坟的时候,在坟前放烟花,大白天放。
一开始,只是有钱的人放,目的也很单纯,就是为了炫耀——让别人看到,某某人的后人出息了,烟花冲上天,噼里啪啦响,方圆五六里,人人都在讲。
但是慢慢的,有钱的人就多起来了,或者说不服气的人就多起来了——别人能放,我凭什么不能放?不就是放个烟花而已嘛,我也要给祖宗挣块脸!
于是大家就争先恐后地开始在坟头放烟花,等大多数人都开始放了,那些不想放、放不起的,为了面子、为了争口气,也不得不放。
有一年过年,我们去到我爷爷奶奶的坟前,给二位去世的老人拜年,二老有4个儿子,商量下来,每家都买两个烟花,4个儿子那就就是8个烟花,8个烟花就几千块钱了。
几千块钱,噼里啪啦几分钟,全炸没了。
我看着就觉得心疼,大家都是农村人,都是辛辛苦苦打工的人,一个月就挣一两千块钱的人,为什么要做这么荒唐破费的事?我爷爷奶奶要是泉下有知,估计棺材板都得掀开来——活着的时候你们当儿子儿媳的,几十块几百块都舍不得给,死了以后你们倒愿意几百几千的随便花了?
于是我就提议,以后来坟头拜年,买几朵花来放坟前就可以了,悄悄地来,悄悄地走,这不挺好的吗。
大家听我这么一说,就像我嫌弃他们那样嫌弃我了,马上就教育我,“亏你还是个大学生,给爷爷奶奶放两个烟花你都不愿意?你的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我还能怎么办呢,无法,我选择了沉默。
嗯,上面讲了三件事。
第一件,金融平台的人安慰我,说以后会买得起车的,是因为在他的认知里,每个人都该买车,不买车就是因为买不起,买不起就是因为穷,有钱了肯定都要买车的——我想大部分应该会理解他,而不是理解我,因为大家都被消费主义所裹挟了。
第二件,我爹说宁愿买车也不愿买房,因为别人家有车,他没有,他觉得没面子——我想有一部分人会支持我爹,更多人应该不会支持,因为车是消费品,买来就贬值,而房算是资产,有保值增值的可能。不支持是因为没有活在农村,对面子没有迫切的需求,没有那种被左邻右舍抛弃的羞耻感。
第三件,是在坟头放烟花的风俗,这是一件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很荒唐的事。不过你要相信,假如有个有钱人开始在他爷爷的坟头打碟蹦迪,有几个人效仿以后,估计整个村的人,都会在他们先人的坟头跳起舞来——这看起来很荒谬可笑,但这样的事其实是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发生在世界任何角落。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害怕落单、害怕跟别人显得格格不入。
比如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时候,很多地方的盐被一扫而空,大家疯狂囤盐。盐到底有没有预防或者治疗辐射的作用,很少有人关心,只是身边的人都在抢盐,你可能也会害怕自己抢不到。
再比如今年新冠爆发的时候,人们又开始疯狂抢购双黄连,道理是一样的,在那时候,人们不关心科学,只关心一件事——既然别人在抢、既然别人有,那我也应该有,有没有用先不说,先囤起来再说。
这些看起来荒谬的事,也遭到了很多批评,但是,我们生活中,无数的事情,其实跟坟头放烟花、抢盐、抢双黄连是一样的。
比如,古时候的中国女人裹脚,那么几乎所有的女人都会裹脚;古时候的欧洲女人束腰,那么几乎所有的女人都会束腰。
你在批评她们愚昧是不是?
现在所有的女人都化妆、都穿高跟鞋、都戴bra,即便每个女人都知道化妆、卸妆都很麻烦,但别人都化妆,你也不敢不化;别人都穿高跟鞋,即便你知道穿高跟鞋很难受,你也会穿;别人都穿bra,即便你觉得穿bra很不舒服,但你也会穿。
说到这里,我想起昨晚上看的一个视频,有人问陈丹青,“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自我过剩了?”
陈丹青说,“我在年轻人身上看到的不是个性,而是共性,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比我们年轻的时候更有个性。”
陈丹青没有瞎说,事实上,在任何时代,个性都是一个非常稀缺的东西,个性是需要天赋、勇气的,而保持跟别人一样,是人的生存本能,所以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此言不假。
李健在聊起中国摇滚乐的时候说,“其实很多摇滚乐,在面对形式的时候都不够自由,他们依然无法放弃自己的长发和金属、那些衣服什么的,甚至不能够容忍一架钢琴诠释一首摇滚作品……”
都说搞摇滚或者搞嘻哈的很有个性,但我看乐队的夏天、中国新说唱这些综艺节目的时候,发现大部分从业者还是千篇一律,比如很多搞说唱的人,很多内容,还是模仿甚至照搬欧美说唱的内容,可是这些内容,是中国民众真正的生活现象吗?是你们自己真实的生活和思考吗?
说到底,还是因为“别人都这么弄,那我也这么弄”或者说,“因为别人这么弄,我不敢弄别的、我不知道怎么弄别的、我也不知道别的是什么……”
人害怕落单、害怕与别格格不入,这种从众心理,有个很著名的实验,就是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西在上世纪50年代做的“线段实验”。
实验的大概内容是——白纸的左边有一条线段,右边有3条长度不一的线段,参与实验的人,要找出右边跟左边长度相同的线段。
阿西先找了5个人做托,只有一个小哥是真正的被实验者,几个托一开始就睁着眼说瞎话,都选了错误的答案,被实验的小哥在懵懂和怀疑中坚持了正确答案,可是第二次,几个托继续选择错误答案,小哥在犹豫之后,也跟着大家选了错误答案……
这个实验被反复了很多次,最终得出的数据是,75%的人,都会跟着那几个托选错误的答案。
这是个看起来无比简单的问题,置身事外的人都会觉得,谁长谁短,肉眼可见,即便是刀架在我的脖子上,长还是长,短还是短。
可是,当我们是局中人的时候,往往别人说长就是长,别人说短就是短,尤其很多人都把长说成是短的时候,你也很难坚持长就是长了。
回到文章的标题——人一辈子不结婚也不生孩子,老了以后会怎样?
其实不会怎么样,不结婚也没什么。
你想,人们为什么要结婚呢?是因为人们切切实实地明白婚姻能带给人很多好处吗?是因为人们想着生孩子“养儿防老”吗?人连三五年后的事都想不到,怎么可能会想三五十年后的事情?
跟我爸爸要买车是一样的,很多人结婚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自己想结,而是因为别人都结了。
人不结婚是可以的,你前二十年的光阴告诉你一个人是可以活下去的、一个人的生活也没什么不好,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甚至人们都知道婚姻也不美好、结婚会不自由、结婚会带来很多麻烦,可是,知道得再多也没有用,只需要一个理由就可以让人结婚——你看,别人都结了。
这看起来也很荒谬,比这个更荒谬的是,结就结呗,还给结婚设定了一个年龄范围。比如在我老家贵州省平坝县十字乡大院村,那里的女孩结婚一般不超过23岁,父母们催婚的理由也很简单——你看,别人在你这个年纪孩子都有了。
父母不关心结婚这件事好不好、对不对,他们只在乎别人已经这样做了,那么你也必须要这么做,说得难听点,如果所有的别人在23岁都吃了一口屎,当父母的肯定会劝自家孩子趁热吃。
靠结婚来摆脱孤独,在大部分的婚姻中是不成立的,你也未必能逃脱。事实上,结了婚往往只会更孤独;说养儿防老,你要是多观察几个老人,你就会发现这一条也不成立,很多老人儿女不少,但养老的问题儿女都在踢皮球。
你要问人们结婚的目的是什么,很少有人能够说得出个一二三来,但即便不知道结婚能带来什么,人们还是会前赴后继的结,原因还是很简单——因为别人都结,我不敢不结。
真的就是这么简单。
当然,我不是说结婚不好,而是——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结婚生子,不想结婚就可以不结、不想生就不生呗,但是,要挣脱世俗的眼光,真的比逃离监狱的围墙更难。
既然如此之难,有没有解呢?
有。
如何解?
你无法逃离这个世界,那么,你就要自己创造一个世界。你在这个世界,你就得遵循这个世界的规矩和习俗,如果你自己独创了一个世界,你就可以自己设定规矩和习俗。
如何构建自己的世界呢?
多看看这个世界。
——ww——
作者简介:李弯湾,情感领域作者。关心人的情感、关注人的内心世界。“为真理站台、为弱小发声”是我的写作内在价值观。如果喜欢,欢迎关注。毕竟,第一次偶然遇见是缘分,第二次偶然遇见——那就是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