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减负举措 鼓励基层作为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

一、深刻认识整治形式主义的重要性

整治形式主义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形式主义的存在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还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出台,体现了党中央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决心和力度。

整治形式主义的关键在于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基层干部应当更加注重实际效果,避免盲目追求表面文章和数字政绩,而忽视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形式主义。

二、落实规定精神,推动减负增效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明确了整治的重点领域和措施,为基层减负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支持。各地各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地方特点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确保这些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减负不是简单地减少工作量,而是要通过精简不必要的会议、文件、检查等,使基层干部能够集中精力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上海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为居村组织减负的若干措施》,通过实施“四减”行动,为基层组织减轻了负担。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同时也需要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减负措施能够持续发挥作用。

三、构建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整治形式主义不能止步于一时的行动,需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这既包括制度层面的完善,也需要文化层面的转变。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发挥监督作用,确保各项规定得到严格执行,同时也要鼓励创新,允许试错,为基层干部创造一个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良好环境。

此外,还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把精力放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上,而不是流于形式的表面功夫。

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党和国家对基层减负工作的高度重视。通过深入学习和领会这一规定的实质内涵,我们应当认识到整治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构建高效、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做出贡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