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由胡因梦老师审修并推荐的《塔罗冥想》是今年(2016年)8月在台北正式发布的新书。她对这本书的推崇,从她为这本书作的序以及她在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可见一斑。书友会的小伙伴们动作很快,几乎在新书上市同步就向台北一家书店团购了几十本,因而我有幸在11月初就拿到了这本装帧精致、厚厚的经典巨著。
比起书友会的“《塔罗冥想》学习小组”微信群里的小伙伴,我在这本书的阅读进度上属于比较慢的,刚刚读完前三封信(作者针对22张塔罗牌的寓意进行解读,一共22封信),现在还无法准确、清晰地概况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然而也并不需要,因为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指导实修体验的书,它无法仅仅通过头脑的理解而达成,因而需要在“精微化”的真实体悟中去获益。何谓“精微化”?胡因梦老师在新书发布会上说,“……在内修的这个功夫上面也越来越「精微化」了,所谓「精微化」就是越来越进入到气脉、通脉、气轮那些感受,对于能量的感受,就是说所谓灵修、信仰这件事情不是只是「认知」跟「信」,还要慢慢进到实修。”
可是“不仅仅通过头脑来理解”并不是不要思考,这本书的一大特质恰恰是:要善用我们的头脑,发展我们的理性(此处理性的涵义,借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概念,即为“dare to know”),在“穷逻辑之究竟”后,“纵身跃入深渊”而获得信仰。
02
今天的题目:“实修的第一个基本法则:学习不用力的专注,把工作转化为游戏”,正是第一封信《魔法师》中揭示的主旨。
来看看这张塔罗卡的内容是什么呢?
一个年轻男子戴着一顶双曲线大帽子,站在一张小桌子后面。桌上有一个瓶子,一个杯子和两颗骰子,一把出鞘的刀,还有一个可以容纳桌上所有物件的布袋子。这名男子是魔法师,他右手握着一根棍子,另一只手拿着一个球状物。虽然双手都握有物件,他脸上的表情却泰然自若,没有任何紧张、用力或慌乱的样子。他的动作是如此轻松自然——看起来就像是在玩游戏而非认真工作。他没有留意手上的动作,眼睛也是看着别处的。
这本书中将要开启的塔罗一系列象征符号的启示,就从这张魔法师卡展开了序幕。对于这张卡背后奥义的揭示,将会是理解其他二十一张塔罗卡的根基。它是“奥义中奥义”,是实修的第一个基本法则,即为:
“学习不用力的专注;把工作转化为游戏;让你愿意承受的轭变得不费力,让你背负的担子变得轻松。”
这段忠告、指示甚至可以说是训诫,来自于主耶稣说过的话:“我的轭是容易负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第11章,第30节)。
03
所谓“不用力的专注”,可以理解为:积极却放松,努力但不用力。这在实修和认知上意味着什么?
我们头脑中的思维和想象是一种自动化作用,念头不断冒出。而真正的专注恰好相反,只有处于平静无念的状态,摆脱了思维和想象的自动化作用,才可能真正专注。因此,在发展真知(to know)、意志(to will)与胆识(to dare)之前,必须进行“静默(to be silent)”的修炼。
基于此理,一些基督隐修的初学者要进行长达五年的禁语。只有精通了静默的艺术,拥有专注力,并且有能力觉知话语的内涵之后,学生才拥有说话的“权力”。
理解“不用力的专注”,还需要厘清不同类别的“专注”。专注可以细分为两种:一种是不感兴趣的专注,另一种则是感兴趣的专注。前者是籍由意志力来摆脱束缚人心的激情、迷恋或执着。后者则是被激情、迷恋或执着掌控而发生的。完全沉浸于祈祷的僧侣和被激怒的公牛都是专注的,但前者处于宁静的默观状态,后者则是被愤怒冲昏了头。傲慢自负、追逐名利欲望的人也可以是专注的,但牵动他们的并非专注力而是执念。
写到这里,笔者反观自己以往的“专注”状态,似乎还是“感兴趣的专注”为主——凡是自己喜欢的,就愿意积极投入;凡是不喜欢却又不得不做的事,难免有抵触和不悦的情绪。抱持这样的心态,容易在喜欢又擅长的事情上产生自负心理,也容易在不喜欢的事情上心生怨言。从这个角度去反思,的确看得更清晰。不过,这仅仅是“认识”层面上的理解,若要真正做到,还是得老老实实地通过冥想等静默练习中慢慢地实修。
04
讲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在心理学当中被称为“瓦伦达效应”,是说美国有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叫瓦伦达,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心理学家把这种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心态”。
为什么瓦伦达能够在以往的表演中很成功,可偏偏在他最看重的一次摔落下来丢了性命?比较他的状态我们会发现一些不同,瓦伦达在以往的表演总是心无旁骛,将心思放在走钢丝这件事上;而出事的那一次,他在上场前明显状态紧张,头脑中的念头不停地冒出来:不能失败,不能失败……走高空绳索的人,若是不想摔下来,就必须排除思维和想象之类的大脑活动,这样才有机会发挥早已熟悉的技艺。一旦开始思索或揣摩自己要做的动作,臆测和设想在线索上如何移动,或是头脑急切地想要成功,那么他一定会从绳索上摔下来。
第二个故事是,有一位枪法精湛的神枪手,在向年轻人传授经验时说,射击有个八字要诀,即:有意瞄准,无意击发。他说,只有掌握了这一要诀才能做到弹无虚发。而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这个“无意击发”“就是全身要放松,只有放松,全部潜在的能量才会释放出来,当然前提是始终瞄着目标,食指缓慢地压向扳机逐步收紧,无意识间枪响了,这样才能打出最好的效果。如果你对准目标猛扣扳机,在你有意识用力击发的时候,手腕就会向下抖动,子弹打在地上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两个小故事是笔者在阅读中想到的,无论是“瓦伦达心态”这个反例,还是“有意瞄准,无意击发”经验总结,都能帮我们更好理解“不用力专注”的真实涵义。
回到书中的论述:不用力的专注也是要把大脑的主宰权让渡给自律系统——从思维和想象的领域转到德性和意志的领域。魔法师头上那顶双曲线的大帽子就如同他从容的态度,暗示着这种意识上的转变。双曲线∞不只象征永恒,也象征着呼吸和循环的节奏——一种永恒的韵律性和韵律的永恒性。因此,魔法师代表的就是不用力的专注,意志的主宰权已经从大脑“下降”(其实是提升)到自律系统。如此一来,“脑子听不住的活动”终于被克制住而安静下来,不再阻碍专注力的出现。
不用力的专注——默观变得像呼吸和心跳一样自然,没有任何压抑的成分,是一种平静无波的意识状态,伴随而来的是神经与肌肉彻底放松。处在这种状态下,所有的欲望、执着、想象、记忆和妄念全都止息了。我们可以将它形容为风平浪静的水面,反映着浩瀚无边的星空以及无法形容的和谐。水面下则是深不见底!那是多么深的一种感受啊!这宁静持续延展、扩大,透过你的存在一波波地加深。
05
这则最基础的实修法则的第二句是:把工作转化为游戏。
塔罗卡上的魔术师,游戏般地把玩着手上的工作,行为举止都展现出沉着稳重的特质。
因而,若想尝试真实可信的实修体验,我们必须让自己先成为魔法师:在日常的活动、办公或与人交谈中学习放松的心态,并在内心建立起“永恒的宁静”。
但这需要长期的静默练习。一开始练习时,你的宁静和不用力的专注可能只出现一霎那,接着是几分钟,然后是几刻钟。与日俱增之下,这种状态会在你的精神生活里成为永存元素。它一旦稳定下来,就会永远伴随你;这样你不但能保持不用力的专注,即便是在工作也不费力。
如此一来,你就能充分体认隐藏在这法则背后的真理:“让你愿意承担的轭变得不费力,让你背负的担子变得轻松……”
以上,便是“魔法师”的实修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