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请李扬帮忙分析我昨天的状态,语音聊天中,李扬不断地发问,我不断地反思寻找答案。正如李扬所说,活的真点。这一句好戳心,我真是活得稀里糊涂,模棱两可。并且,大部分的时候,我不情愿或者说不敢把自己的状态说出来,究其根本,不是顾及别人的感受,而是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比如这次疫情期间,单位允许家中未成年人的申报远程工作,而我就会有担心说领导对我的看法,都已经歇了半年了,还不想着上班。我就会放弃在家的机会去单位。
剖析形成这种作风的原因:小时候我为了做父母眼里的乖乖女,几乎任何事情都听父母的,再加上有哥哥姐姐出主意,我几乎不用自己拿主意,不用自己想办法,一切做就好了。久而久之,说行尸走肉有点过分,但很多情况下说我没有主意我是承认的。
时间长了,内心里住着两个小人,一个是真我,一个是假我。他们经常开斯,于是我很多时候呈现出纠结、拧巴、放不开的状态。而我的这个状态和我整个教育孩子的状态如出一辙,有时候撒手不管,有时候严厉苛责,有时候不温不火的管。所以,在孩子眼里,妈妈多变没有原则,可能连孩子也摸不准应该怎么面对妈妈,不知道当下面对的是哪个妈妈。真我说看到孩子作业写不好想爆发,假我说你不应该爆发,你是个温柔的妈妈。真我和假我就这么一直胶着着。
每当面对文字的时候我尽量理性的安静的把我封闭的内心想法慢慢的捋着写出来,这是我用语言这个开放性的动作很难表达出来的。甚至即便是用文字,有时候也会放不开,有所收敛,不愿意把最本真的我暴露出来。好像心中有个门,真我想开门,而假我说开门干什么,多不好看。
今天和李扬的谈话,让真我汲取了力量打败了假我,敢于把自己表露出来,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慢慢的回归真我。
痛定思痛,我和孩子说:妈妈昨天到今天特别特别生气,所以就不想理你。不知道你是什么感觉?他说:不习惯。我说:但是我想不到什么好办法。我也很讨厌我这个状态,可是每次妈妈总是这样,你说怎么办?孩子说:要不咱们建一个银行吧!咱们建一个承诺银行,幸福账单。每天我写完作业就赚一块钱,做家务赚一块钱……每周变现。我说:我的天啊!你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我都没想到。他说是看书学的。我问:那妈妈需要承诺什么内容呢?他说你要温柔啊,你要好好工作啊。我说:好的,我会温柔的、我会好好工作的,我还会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