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逢重阳佳节,也是我外婆的祭日。不由得忆起我的外婆。

外婆出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外婆还未成年时,便失去母亲,留下了一个弟弟,还有一个还不太会走路的妹妹。没有了母亲的关爱,生活更困难,听说,那时外婆的父亲脾气很不好,外婆和他的弟弟妹妹很少看到父亲的笑脸,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外婆年轻时一定是个大美女,印象中外婆个子不大,身材匀称,皮肤白皙,弯弯的眉毛,眼睛大而有神,虽然老了,双眼皮有点下垂,但仍可以看出来外婆当初是个美女。

四十年代末,外婆结婚了,听妈妈说,她小的时候,外公十分疼爱外婆,但日子照样艰难。但那个动荡不安的的日子里,外公被冤枉离开家,外婆独自一个人,支撑着一个家,几年,带着年幼的孩子们还有一个年老的小脚婆婆。但是,外婆苦撑着,咬着牙干活,不敢停歇,从来不让她的孩子和婆婆饿着。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才四十几岁的外婆永远的失去了他的丈夫。外公的去世给那个家雪上加霜,瘦小的外婆带着七个孩子苦度时光。不久母亲成家,几个姨还有大舅舅勉强可以干点活。外婆便带领着他们种蔬菜、卖菜、养鸡。一个人带着孩子,也从不服输,几年间,盖了两次新房子。生活也比以前好得多。

那时我家里很贫穷,父亲身体不太好,村子里很少有卖菜的,母亲为了让我们吃上蔬菜,就经常派我去外婆家拿蔬菜。印象最深的是外婆一看到我总是问:“你娘哩?”我心里还不高兴,为啥不问我?到外婆地里,她一定让舅舅给我装满布袋,直到我拿不动为止。到家里,外婆一定给我打上半盆水说:“快洗洗你那手脸,你村里连个水都没有!”之后,外婆一定给我做捞面条吃,那时候外婆炒的豆角特别好吃,我总能吃个两大碗。

九十年代我们一家子搬到了县城,偶尔把外婆叫来小住,那时外婆上桌吃饭,只要有上顿剩下的,她一定吃剩下的,说是剩下的菜好咀嚼。将近七十岁的外婆偶尔血压高,母亲给她买了降血压的药,她总是一回村就把药停了,说是吃着药血压不高。母亲给她买点东西,她总是说:“买这个干什么?”母亲很生气,但也没有办法。她知道外婆正是有这个朴素,省俭的习惯,他们那时才没有被饿着。

几年后,外婆得了脑血栓,腿脚不再灵活,眼睛也开始失去了光芒,头脑也有点不清晰,有时会像个孩子似的,你给他点钱,她会边说:“给我这个做什么?”边很痛快的接过钱。外婆有十八个孙子女和外孙子女,我们都乐意像哄孩子似的哄她高兴。

外婆的病加重了,自己走路不利索了,说话嘴也有些张不开,吐字不清楚,耳朵也有点背,我想她是太要强了,很少说话,怕听错或者说错吧?她总是很安静的坐在椅子上,和你一起看电视,兴许是听不清,很少和你讨论剧情,你调大点声音,她会很开心。你要出门她一定不忘嘱咐你关住电视。

四年前外婆的病又加重,突然不能自己吃饭了,总是我喂她,她才吃几口,别人真的不好给她喂饭,又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吃完第一口,第二口再也没有张开嘴,饭就顺着嘴角流了下来,我吓坏了。我们连夜把外婆送到了外婆家,第二天就是重阳节,外婆熬到了天明,真的去世在了九月九日。

父亲说:“九月九日是最大的日子,你外婆能选择这个日子,真是你外婆这个人的造化,是她这辈子修来的!”

年年重阳,今又重阳。片片黄叶飘飞,朵朵金菊绽放。忆起外婆无限悲痛,千言万语诉不尽离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外公名讳少章,民国年间生人,祖籍无锡南方泉;外婆名讳云娣,祖籍无锡祝埭桥。 外公外婆五个子女。大儿...
    蚊踩轻痒阅读 3,989评论 2 7
  • 外 婆 作者 刘右峰 清明前后烟雨朦朦的天气,让人多了一份思乡的愁,不由让我想起故去多...
    刘右峰义工作家阅读 4,206评论 1 3
  • 飘雪的季节,是该听首温暖的歌。 嘴角难得一抹笑,只因这一瞬的亮色。 我在北方的冬日里,漫天飞雪。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
    爱我家的么么哒阅读 1,410评论 0 3
  • 下课铃响,孩子们说说笑笑地下了楼,在操场上站成八路纵队,准备跑操。 理想中的状态,自然是井然有序,行动迅速。对了,...
    人在旅途云在天阅读 2,444评论 0 0
  • 风萧秋叶落 雨飞泪尽洒 问君归何处 天涯四为家
    李潇寒阅读 64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