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垒磊
01
先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某人在二线城市,混迹官场多年,终于小有成绩,成为一名科级干部。
在偏远的山那头,他一直是村里最有出息的一个,因此免不了乡里乡亲的叨扰。
这天,村里又来了一人,说是他三姑小舅子的邻居,他的家里并不大,然而还是热情地招呼着。
这大爷一来就直接把一篮土豆撂下了,径直往里走,操着一口独特的乡音喊着某人的乳名,不脱鞋,也不顾某人的媳妇儿蹲在屁股后面擦着鞋印。
原来是大爷的孙子想来城里上学,让某人帮着勾搭一下校长,给他送点礼。
某人这几年已经搭出不少老本儿,因为村里来的这些,不是送鸡蛋就是送土豆,怎么能拿去办事呢?只好自己偷偷搭上积蓄,为此没少挨媳妇儿的埋怨。
大爷说的这位校长,其实某人并不认识,得通过教育局的老王的领导才能搭上,人情和精力都不算,光礼就得三份以上,这个级别的,数目可一份都少不得,否则前功尽弃。
这次,他是真搭不动了。
看来只能说实话了:“大爷,这校长我可不认识。”
大爷眉头一皱:“那你在城里混了这么些年,总认识其他人吧,通过其他人认识他中不中?俺这儿今年有好多特产,都是自家种的,你就说要几份儿,俺都拿得了,咱不缺礼。”
某人只能苦笑道:“大爷,跟您说句实话吧,您这土豆送多少份儿都没用。”
大爷一听就不乐意了:“怎么?这土豆都是起早贪黑辛辛苦苦种的,还嫌弃咱?城里人吃得到这自家种的好东西?”
“大爷,我跟您明说了吧,这事儿真办不了。您就算卖了老家的房子,也不够礼钱,您让您孙子好好学习就成了,将来考上了大学都一样的。”
……
接下来,就到了我们很熟悉的画风和套路了。
大爷翻脸比翻书还快,张口就骂:“你这王八羔子,摆明就是不想给俺整,亏得俺在村里还处处说你的好,现在进了城,连老祖宗都治不了你了。你小时候在俺家喝粥还记得不?怎么还养出个白眼狼来了呢?逢年过节,你爹娘吃的鸡蛋不都是俺们给送去的?回头就去村里给你宣传宣传,让大家知道你是个什么东西。”
大爷的脸上爬满了怒火,扭头就走,刚迈出了家门又折回来,不忘把门口的土豆拎走。
02
都说中国是个尤其讲人情的社会。
人情是什么?是馈赠和亏欠。
俗语有云:得人恩果千年记,这看似是一种美德,却是一句废话。
得人什么恩果,得记到什么程度?万事均不可一概而论。
如果因为我曾经分你一个苹果,你现在事无巨细都得受我差遣,你乐不乐意?不乐意?那你就是忘恩负义。
我对于礼尚往来的态度是厌恶的,因为任何东西本来都可以大致量化,但上升到了人情层面,就被模糊化了。一个人情值多少钱?谁也不知道。下班请你吃一次大排档是一个人情,关键时刻助你事业起步也是一个人情,人情以“个”计算,就会把里面的内在价值给毁得一干二净。
以前送红包,从来不写名字,为啥现在都写上了?这就说明红包里“礼”的元素已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公平交易”。而如果我们再继续一味强调“礼”,在双方的长期往来中,有资源优势的一方必然是长期吃亏的,那么关系破裂也是迟早的事儿。
03
你送我一篮土豆,就要我把积蓄都搭给你,对不起,我不是耶稣,更不是上帝。
更何况,“送”和“求”有着本质的区别。
“送”,是你的自愿行为,你送我东西,本就不该企求回报,因为这是你的单方面行为,且你的东西我可能并不稀缺。比如医院里病人收到的大量水果,有很大一部分的最终宿命就是烂掉。
而“求”,是我率先提出要求,如果你愿意满足,则你的行为必然于我有利。虽然我不必然需要回报,但至少,我心里更有意愿在将来满足你一个同等价值的要求。
因此,对于故事中某人“数典忘祖”的行为,我举双手双脚赞同,但我对他搭上了如此多的积蓄才开始拒绝乡亲们的行为表示愤怒,因为他是个败家子儿,这些钱本可以让他的父母和媳妇儿过得更好。
令人欣慰的是,这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功利。
功利好,一分付出就要一分回报,每次交换谁也不占谁的便宜,只求对等就好。
有人说这样赤裸裸的交易少了一些人情味,然而,这不就该是交易的本质么?
我喜欢这样赤裸裸的世界。
(完)
PS:我是简书推荐作者——蔡垒磊
你的关注和点赞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