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产品经理(PM)来说,一个产品的成功,不仅需要创新的商业模式、超过预期的用户体验,也需要一个将产品带入用户眼帘的推广模式。
想到推广模式,大家首先想到的也许是,滴滴快的合并前的烧钱大战。但这仅仅针对那些具有雄厚资本支持的独角兽企业。在这个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更多的互联网公司获得是天使轮或者A轮,几百万的投资。这些投资在扣除工资,产地费,服务器后,又有多少可以供这些互联网企业去烧呢。
在这个背景下,口碑营销,话题营销,社群营销等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营销推广方式更受大众的青睐。以我最近追踪互联网前沿产品时,发现的一款在16年8月31号获得300万融资的名为影人街的产品为例,它是一款采用众筹模式的微电影平台,在这个平台中,用户可以上传自己“剧本”,其他用户觉得“剧本”好,则可投资5-100元不等,并在电影上映后获得投资回报。像这样的众筹平台,往往需要大量流量来完成平台上的众筹目标,也就是说如何通过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平台,并完成众筹,实现平台的良性循环。
影人街的设定推广机制是这样的,如果用户将影片转发至朋友圈,其他用户每观看一次即可获得1元的奖励,该奖励从电影的收入中扣除(观看电影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种推广机制类似口碑传播,利用用户之间的信任,为平台买单,只不过影人街在此基础上,用了比较现实的利益驱动,来谋取更大的流量和利润而已。
大家可以发现,不管是口碑营销,话题营销,还是社群营销,其基础都是建立在现有的社交网络上,即通过社交去谋取更大的红利,而背后的理论都离不开一个公式:社交红利=信息×关系链×互动。(出自徐志斌的《社交红利》)
社交红利是什么?为什么每家公司都想在社交红利中分一杯羹?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社交红利可以让每家公司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海量流量和用户,并借此获得超额的利润。
互联网公司如何从社交红利中分一杯羹?
从公式中可以发现,社交红利与三个维度有关:信息、关系链、互动。其中,信息就像我们人身体上的肉,关系链是我们的骨架,而互动则是我们身体内,流动的鲜血。显而易见,实现社交红利的方法论就是让信息在关系链中流动。
首先,信息层面
信息中包含的内容,以及为用户带来的利弊,直接决定了该信息是否能形成扩散力。例如轻松筹,大家在朋友圈或多或少会看到一些比较凄惨的事件,想贡献自己的一小部分力量,并将其转发,让过多的人来帮助他。在这个过程中,受助人的故事,直击了用户朴素的情感。加上此行为可从侧面证明用户是个有爱心的人,并得到朋友们的点赞,最终使轻松筹成为一款现象级产品,在朋友圈中风靡一时。
除此之外,信息的承载力和信息中蕴含的变化,使得信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图片,更多的利用语音,视频,直播等新媒体下的媒介,以及更加注重用户本身的创造,实现个性化传播,就像最近朋友圈广为传播的Remark——像XXX一样活着,用户自己创造内容。
其次,关系链层面
关系链层面主要涉及两个问题:关系链如何构建和价值如何传递。在关系链的构建中,重要的是需要考虑平台目前所处的阶段,以“不跑就出局”这款产品的成长过程为例,它是一款以契约精神为核心的跑步坚持平台,用户交付一定押金,在规定时间内,不跑则扣除当日押金,如果坚持下来则平分其他用户被扣的押金。它一开始是以微信群的形式进行运营,主要通过好友推荐来了解和加入平台。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该创业团队建立了相应的服务号,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在这个阶段,平台推出了情侣跑和百日跑等趣味跑步形式,通过好玩的活动内容来制造话题,吸引更多的用户。在这个阶段,切记信息过多,使的用户厌烦,造成过载危机。等发展成熟以后,要体现平台对用户的价值,以有用的内容和服务来留住用户,形成口碑传播。
在传递价值方面,《用户体验》一书中提到要增加用户的参与感,价值传递时亦是如此,让用户参与到推广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创造、自消费等行为,使得每个用户都成为推广的一个小中心,其推广效果好过那些烧钱圈用户的推广模式。
最后,互动层面
互动之所以被各个行业所看重,主要是天然的解决了互联网最大的问题——信任问题。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比如众筹平台,如果没有自己的朋友为此担保,没有人愿意在免费时代下掏出自己腰包,为别人买单。而在实现互动的过程中,最终要的就是用户参与活动后的价值体现,不仅是从金钱上体现,最好能实现马斯洛理论中的自我实现层面。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互动过程中还得遵循互动的规律特征,也就是现在站在风口上的场景革命,结合场景的互动,逻辑上更符合人的生活习惯,好比电影中的无缝广告,用户体验更佳,就像逻辑思维每天早上的60秒语音就是针对用户在早上的马桶时间而设计的。
总得来说利用好社交红利的推广,能让公司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对于没有大量资本的创业公司来说,社交红利属于通往百万级用户的便车,而且解决推广问题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粘性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