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文/潇清妩玉
县作协秘书长吴瑞宗老师发通知,9月4号(星期六),在县文化馆举办文学创作讲座。时间一天,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30。
讲座内容,高文:诗歌;郭建华:小说、散文、电视剧剧本创作。
地点:昌乐县文化馆一楼书法培训教室。
因受场地和疫情影响,参加学习的人数有限。如果能参加学习,请今天确定后回复我。
我好纠结,因为都想学,有一段时间,迷上了看图写诗,其实不能称之为诗,看图说话还差不多,连顺口溜都谈不上,所以想好好学习一下。散文写了不少,但都是碎碎念流水账,当然也需要进一步学习。小说,电视剧剧本创作也想接触一下。
然而让我请一天假,实在怕领导不愿意,半天还凑合。所以我选择下午,郭老师的讲课,而且下午时间长一些,多学点总是好的。
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快,等我下午请假过去,发现教室里已经有五六位老师。我看了一圈,只认识李法伟老师。他告诉我,下午改成高老师的诗歌,我还以为他开玩笑。
转过头,却发现高老师已经在黑板上写上了课件大纲。反正我学什么都好,既来之则安之。
新诗百年,我们身在何处——诗歌阅读,写作与欣赏
一、在个体创作的实践中寻求突围;
二、从百年新诗的观察中冷静反思;
三、在当下语境的喧哗中探索真知。
随着老师的不断增多,有老师问,有没有今天下午刚来的老师?我赶紧回复,有。美女让我过去登记,查看我的健康码,并给我一个包。里面有一本宝石城文艺,还有基本宣传册,一个笔记本,还有一支笔。
真是感恩县文化馆各位领导老师,不但费心组织大家免费参加学习,竟然还有礼品相送,太暖心了。已到上课时间,高老师开篇点题,他说诗歌表达生命(血肉+思想+情感)~寺言,经书上的话~~生活经验(个人+阅读),生命体验,文化经验(阅读+人文环境时代精神)。从灵魂深处淘出来的情感与思想交融的生命精华。
诗歌,不仅仅要有热爱。没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敏感情思何谈诗歌?没有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愤慨批判何谈诗歌?没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何谈诗歌?
瞬间让我震撼,发现自己以前对诗歌的认识太浅显了,还以为诗歌字数少,容易写。原来自己大错特错,诗歌其实对作者的要求更高。
高老师又说,诗歌,音乐,绘画,艺术相通的。(《中国文化艺术精神》,八雅。)
写诗有三种境界:一是技巧(弹琴指法,书画技法)是艺术欣赏、审美体验,二是文化的素养,所谓艺术担当~~神韵、风骨,三是生命精神,所谓精神贡献。(于希宁的梅,当下无人能敌)。
其中第一二种境界比较容易,第三种比较难,因为光有语言的技巧,或者大量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只玩文字游戏,写出来的诗歌犹如空中楼阁,虚无缥缈。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基础:比喻新奇,意象新颖,意境唯美。//诗意丰沛,就是难度,就是较量了,并且,去掉比喻和意象,仍旧诗意丰沛,就是高度了。)
/写作中唯一可以传授的东西:技术。
/但,思想和情感是可以交流的,精神的场是可以相互熏染的。所以,我们坐在一起探讨诗歌,很有必要。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所谓语言的艺术,是从文体的技巧性而言的。是技术,就有熟练不熟练的问题。因此诗歌又偏偏是个要不断出新的技术。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诗歌是个动词。如果不能永远保持语言的新鲜感,就要回身,回到语言本身,语言就是语言,用语言表达更为内里的东西。
高老师说,诗人用作品说话。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自身生存状态,日常生活经验,个人生命体验,文化储备的格局,都在作品里。读诗,就是读生命,读灵魂。
今天力求尽量客观、冷静地审视自己的诗歌阅读和创作,以及对百年新诗的认识和思考。
文学存在着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怎样写是技法,是语言艺术层面;而为什么写,写什么,是精神意识层面,才是文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高老师说他浸淫诗艺三十年,跟很多写诗的同仁一样,经历过迷茫、自娱、模仿、求新、沉潜等阶段,力求达到一种澄明豁达的境地。但终究还是惴惴不安。中国新诗诞生一百年,面对百年新诗艺术探索与创作实践的大河滔滔,自己究竟身在何处?哪些写作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走过了多少弯路,又获得了多少有价值的认知?如何做好对现代传统的吸收和处理,将当下的写作与文化传承建立一个内在的关系?
回首创作道路上几次自我否定中的转型,愿与大家分享,以期与大家一起,向赋予我们写作底气的汉语致敬,向中国新诗这位年轻的百岁老人致敬,向淬炼过我们灵魂与生命精神的过往岁月致敬。
高老师讲课内容太精彩丰富,我要慢慢消化吸收,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作品的浅薄。今天先整理这些,一起欣赏一下他的诗:
◎人民广场的樱花又开了
人民广场的樱花又开了
花朵像翅膀飞过眼睛
夜光里,人们纷纷来到树下
拍照,遛狗,放风筝
一阵南风吹过来,人们的惊呼声中
花雨纷飞,两个小女孩
忙不迭地拢着小手,捡拾花瓣
我对19岁的女儿说
这是单瓣樱花,开得早
你回学校时,替我去看看洪楼樱花
多瓣的,盛开时像一个温暖的故事
“那棵让我感动的大树,也该开花了”
女儿漫不经心地答应了
我却沉默了好久——
其实,她去看了也不一定感动
对每个人而言,有故事的花开才叫美丽
——原载于《山东文学》2016.7/诗选刊《2016中国诗歌年度大展》/《2016中国年度诗歌》漓江版/《2016中国年度作品·诗歌》(现代版)/《诗探索》2017年/《诗探索》15年诗歌精选(2020年)/《齐鲁文学典藏文库》2020
【创作体会】这首诗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也是我最近一段时期的写作倾向。语言去雕饰,表达去修辞,口语化叙述,力求不着修饰痕迹。像讲一个故事,而在故事结尾转身深耕一犁,翻出景外之境,诗外之意。前面叙述的意义其实就是把语言的外壳抖擞掉,而最后的回身一转则让前文的叙述立体起来,完成叙事。这样的写法把握不好容易写成散文。三个选本同时选了这首诗。然后我再读的时候,更能体会到。当下诗歌写作应该把握的日常生活化叙事,虽不需要语言雕琢,却同样需要神来之笔。这首诗之后,我开始反思,诗歌不必写得那么累,在思想沉潜中,放下语词的沉重,诗意便自现。
高老师不但有精彩作品呈现,还有创作体会分享,真是用心良苦。可以看得出,他对诗的热爱无与伦比。我觉得高老师已经到了第三种境界,用生命在体验,用灵魂在歌唱,是伟大的精神奉献,相信他会走得更高更远,无限感恩,无限祝福。
70后理工女,现在公司做后勤管理。业余时间喜欢读书,写字,瑜伽,修行。已在网络平台发表文字逾百万,并成为签约作者。愿意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希望明天能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齐帆齐年度基础写作营打卡作业第169篇,字数2000,共累积313548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