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震撼的细节——敏锐的言语智慧

《匆匆》是一篇超级经典的美文,我本人对此情有独钟,且曾多次试图以此为中心开发点什么来,比如搜集同主题文章,了解朱自清以及深挖那个特定时期的写作背景,各种版本的诵读,诸位名家的文本解读等等……

公开课上了有那么两节,总不理想,甚至打了退堂鼓,觉得自己真高攀不起这样平明即高深的文章,每每回忆一度心伤。

今早读《现在开始上语文课》——《语言的形象,形象的语言·执教〈匆匆)》,对于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让我真切体味到“叹服不已”的许多快乐。

他首先以“匆”的繁体字“悤”的讲解导入至第一板块——叠词,体会叠词运用的好处。

又以问题串:

“课文讲什么匆匆呢?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他(朱自清)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啊,怎么会突然之间发现时光匆匆而逝呢?请你们轻声阅读课文,作者把所有的原因都写在了课文里。

其实,一般人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这个道理,为何独朱自清有这种强烈的“匆匆”感觉?再读读课文。”明确指向板块二的目标达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板块三“体会作者怎样将时间写具体”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段。

给我特别大震撼的是第三段的说话练习,一系列的动词朗读感悟之后,薛老师引导:“刚才有些同学说我们的日子不是这样过的,来看看我们的时间是怎样过的?读书时,日子——”

生:读书的时候,日子从书本前过去了。

如果是我的课堂,这个答案是绝对合格的,甚至会让学生当标准答案记下来,以备不时之需。然而我,毕竟道行太浅。

薛老师:干巴巴的,少了一点美感。

生:读书时,日子从手指间过去了。

生:读书时。日子从翻动的书页里过去了。

薛老师:改动一下“翻动”的顺序试试看。

生:读书时,日子从书页中翻动过去了。

到这里,怎不令人怦然心动?

赶紧打开简书,记录下这一刻的“震撼”与“不安”。

多希望我也能成为这样有敏锐言语智慧的老师呀!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