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因为本自具足
课程主要内容:
[if !supportLists]1. [endif]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出现问题时,要从自身找原因
[if !supportLists]2. [endif]对于应该做的事,要克服困难,百折不挠地去完成
[if !supportLists]3. [endif]没有哪个孩子喜欢自甘堕落,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多半是缺爱和关注。
由课程内容引发的一些反思:
[if !supportLists]1. [endif]从今天的学习内容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一种行为模式:在行动之前,习惯于去设想一些困难,用焦虑把自己困住,害怕承担犯错带来的后果或者担心自己在别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两个例子:
AA早上开车出门,正好有一对老夫妻挡住了去路,因为他们正好是在和另外一位车主商讨一些事宜,我没有按喇叭示意他们让路,但自己却很焦虑,因为快赶不上上课的时间了,这时坐在后座的孩子提醒我说:妈妈,你就先往前开,他们会让开的。果然,当我从车位出来的时候,他们就主动给我让了路。
AA课程结束后,老师邀请分享,其实我内心是想分享的,但脑子里的评判/质疑声不断,“别逞强”,“你确定你上去不会断片?别丢人了,安分些吧”…….最终我还是没能有勇气站上台去。
[if !supportLists]2. [endif]“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中“诸己”并不是一味地指责或者否定自己,让自己处于无力的状态,而是正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看到自己可以提升的空间,对于目前已发生的状况,我能够做点儿什么,让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
[if !supportLists]3. [endif]作为父母,做好孩子的榜样,给孩子安定的陪伴,引领孩子的成长就是应该做的事,不管自己有多么脆弱,也不管自己小时候是怎么样被对待的,现在的身份就是家长,身在其职,就要负起责任。遇到困难时,想想自己是谁?有情绪时,看到他,照顾好他,并尽快让自己回复到成人的状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if !supportLists]4. [endif]相信每个人都本自具足,不要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更不能以苛责的眼光去挑剔孩子,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实际是在给孩子的心中种下“我不够好”,“我是不被爱”的种子,当这些种子不停地被浇灌,孩子内心就会越来越匮乏,就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博取关注和爱,问题自然便发生了。当你的孩子表现得不太可爱时,问问自己究竟想要一个怎样的孩子?你的初心是否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