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既已成年,就应学着放下——读《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有感
结束一天工作后走在前往地铁站的路上,我忽然想到年后好久没有给远在家乡的父亲打电话了,赶快摸出手机拨了过去,嘀、嘀、嘀……
我跟老人聊了聊年后彼此简单的生活、繁忙的工作,挂断电话的那一刻心里忽然感觉踏实了许多。
回想过年时,我还曾因为两代人不同的价值观多说了两句;而最终还是父亲因为对我的爱,以默默地不作声结束了那次的谈话。
而上周读《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看到下面这断文字,越发感觉到自己的不成熟:
“作为儿女,我们都希望父母过得好、过得开心,可是我们也真的需要尊重他们自己的决定,并且知道他们虽然身为我们的父母,而且对我们的恩德是我们无以回报的,但我们是不可能让任何一个“他人”快乐的。
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他要快乐还是不快乐,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不要为了拯救他们而让自己陷进去了。
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他们做不到,所以这会阻挡我们对他们的爱。我们是真心的爱他们,还是希望他们按我们的要求来生活?”
家是什么?家就是让你做自己的地方,是可以完全放松的地方,也是迷失自己的地方,是希望开始的地方……
我们其实并不再像记忆中那样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那个我们生活了十几年称之为家的地方,慢慢地承载了更多的是回忆、乃至是期望。
我们期望得到家人的认可,期望父母能够以我们为荣,期望可以担起家庭的责任,期望可以为家人遮风挡雨,期望……
而 “期望”,是相较于“希望”来说的。“期望”是说,如果得不到,我就会失望、伤心、难过。
而“希望”是说,我希望你能这样做,但是如果你没有做到,我也还是很OK。
如果我们只有希望,没有期望,日子会好过很多。期望就意味着落空,而希望可以激励我们朝自己想要的目标迈进,如果没有成功,我们还是可以活在平安喜悦之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物理距离的延长,就我本人从成年离家到现在离开原生家庭已经十几年了。我与家人之间的爱有增无减,但还是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包括容貌更多的是价值观和考虑问题的方法。
既使我已成年并且即将步入中年,但还是需要学着成熟、学着放下。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太太,她邻居的孩子长大后都很有成就都去美国念书就业了。而她的孩子没什么成就,一个在开早餐店,一个在开美容院。
这个太太每天早上就到她儿子开的早餐店里去喝豆浆,帮忙招呼客人,跟孙子玩一玩。下午就到女儿开的美容院去跟客人聊聊天、做做脸。
而她邻居的孩子一直在国外,偶尔才回来一次,一个月打一次电话都已经不错了。谁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