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的妈妈是最完美的。
提问:
母子关系不和谐,有时候无法教育他。我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和妈妈关系一直不是很好,总能回忆起小时候愿望不被珍视的感觉。
现在我是孩子的妈妈,对他是另一个极端,过于宠溺,好像在弥补小时候缺失的……
回应:
其实你这短短的一段话已经把你自我分析的“母子关系不和谐”原因点明了。
就像你说的,“过于宠溺”、“想尽可能地满足孩子”,是不希望他像你小时候一样有很多愿望和情绪只能压抑在心里,遇到挫折时也没人能依靠,只能靠自己。
相信在你小的时候一定常常对母亲很生气,很失望,这也是很正常的。
也许正是因为对母亲的这种失望,使你成为母亲之后,就特别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对自己失望、会埋怨自己吧,所以才想尽可能地让孩子开心,满足他的所有愿望。
因为我们都不想成为自己讨厌的人啊。
在任何人的眼中,你陪伴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他,证明了你绝对是一位负责任的好母亲。
不过做父母最困难的,是必须得在有些时候忍受孩子的不理解,坚持地做“正确的事”。
这种教育有时候很讨人厌:每天早晚必须要刷牙,遇见长辈不能没礼貌,对作业要“今日事今日毕”......这些让孩子讨厌的习惯都是在父母的“强迫”下完成的,孩子很不情愿,但因为是父母的关系也就只好遵从,长大后才会最终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但宠溺孩子的做法会使你们的关系错位,让孩子以为你无条件地满足自己是理所应当的,不愿意听从你的教育。
所以,你必须以母亲的身份和他相处了。这不代表你要高高在上,只是要让他清楚虽然你像朋友一样体谅他的情绪,但你更是他的妈妈,是长辈,是教育他的人。这就避免了在你教育孩子的时候,他心里想着“你是我的朋友,朋友怎么有资格教育我呢?我也并不比你差!”而不愿意听从。
一开始转换相处方式孩子会非常不适应,他可能会在你教育的时候大发脾气甚至疏远你。但关系是双方的,只要你坚持原则,在孩子犯错的拒绝讨好、给予及时教育,其他时候仍保持温暖、爱护的态度,他迟早也会转变过来。
更重要的,是教育时避免让孩子感觉“不做这件事情妈妈就不爱我了”。
例如培养睡前刷牙的习惯,不要说“你不刷牙妈妈就再也不理你了、妈妈会生气”,这会让孩子把讨好妈妈作为行动目标。应该告诉他“睡前必须要刷牙,是因为刷牙有xxx的好处,你看妈妈也会刷牙”,清晰的解释会让他明白父母教育的意义,并以自我发展为目标去行动。
最终孩子会意识到“妈妈是爱我的,但并不是毫无底线地宠着我,有些事情妈妈是对的,我就应该改正自己”。长此以往,他也会更加尊重你。
父母就像高速路两旁的护栏,有了你们,孩子才会安全地在路上行驶。也必须要有你们,否则天分再高的孩子或许也会在路上横冲直撞地浪费生命。你已经能做到充分地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了,只需要把这份心力投注一些在成为孩子的护栏上就更好了。
心理学有个理念叫“60分的妈妈”(the good enough mother),意思是,你不需要成为一个100分的,完美的妈妈,只需要做到60分就足够了。剩下的未被满足的愿望,和外面世界的挫折或许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有了凭自己努力跨越困难的经历会让他今后无论遇到怎样的难题都有信心面对,因为他曾“成功面对过”。相信你独自生活的经历也一定给你带来了不少的成长吧。
最后想说的,是大家最不愿意听的,最难做到的,也是最重要的。
就是去理解自己的父母。
当你理解了她,你就不再害怕成为她,也就根本不用问任何人就知道宠溺与爱的界限,做出自然又正确的决定了,这实在是教育孩子的捷径。
但理解一个人恐怕没有捷径,无非就是多和她呆在一起,才能更了解吧。
完。
把每篇文章写成一次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