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高考,我兵败滑铁卢,自己一个人闷在家里难受了好几天。最后,还是父母的安慰和鼓励,让我走出失败的阴霾,重新鼓起勇气回归校园,又一次踏上了冲锋的道路。
夏日炎炎,万物被蒸烤的垂头丧气,但是我一踏进校园,仿佛整个人又活了过来,重获新生,一扫眉宇间的愁云。
我被安排进了三二十一班,班级的老师实力还算不错。在班里,我遇见了许多熟识的面孔。这个时节,这个地点,大家相视无言,只一个点头,瞬间心领神会这背后的千言和万语。大家都是loser,同时又是不屈的奋斗者,为了明天,也为了尊严。所有人暗暗憋足了劲儿,好好复读,考上理想中的大学。
复读的人数,远远比我预想的多的多,让我明白了竞争的残酷。班级里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莫名的压力感油然而生。我是个执拗的人,别人越是在乎的,我越是不看中。大家选座位都是往前找,而我却把座位选在了倒数第三排。众所周知,高三班级里后几排的位置都是学困生的区域,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当然复读班也没能打破这个定律。
我觉得坐后排感觉挺好的,热闹不用讲,主要是下课去食堂打饭跑得快,不用排队进出教室。
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着,上课,吃饭,睡觉,三点一线,平凡平淡,但总体上让人很充实。闲暇之余,我结识了班级里的W同学和L同学。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大家坐在一块说说笑笑,打磨周日下午这唯一的休息时光。
08年的高中岁月,手机还不是很普及,更不要说电脑和智能手机啦。周日下午,在路边能买上些许的油炸食品和瓜子花生,就已经很知足了,倘若有机会去网吧上个网就更牛X的不行不行的。偶尔,还可以借同学的MP3听听歌,放松一下心情。
转眼间,复读的时间来到了这一年的冬天,由于没有暖气和空调,教室的后排出奇的冷,这一点是我当初选择时没有考虑到的。仅仅是冷也就算了,学习的进度也加快了不少,试卷天天发,试题天天做,简直快成了书虫和考试机器。
有一天,班级里来了几个叫不上名字的同学,有男有女。私下里一打听,原来都是从县其他高中转来的特长生。特长生,顾名思义,就是有一技之长的同学。高中时代,特长生主要有体育特长生和艺术生。说老实话,我对特长生没啥好感,总觉得考大学不是投机取巧的事儿,要看一笔一笔的努力争取来的。总而言之,道不同不相为谋。
Z同学是女同学中的一位,她是学美术的。她扎着马尾辫,有些瘦削,是我见到她的第一印象。巧的是她也坐在倒数第三排,只不过是座位的另一侧——中间靠左。
最初,我和Z同学是没有交集的,她来自另外一个高中。她突然来我这个高中,也是为了实现理想。人都希望生活有点起色,未来有点盼头。
在这里,还是要感谢W同学和L同学。她们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Z同学成了朋友。吃饭的时候一起去,打水的时候也一块儿,形影不离,俨然最佳三人党。而我呢,与W同学和L同学关系走的近,所以,没多久,我也就认识了Z同学。
在相互熟知的时间里,我增进了对Z同学的认识。她是回族,学习美术两年了,是一名走读生。那个时候,走读生在班里可是比较吃香的人,是大家所默认的城里人,羡慕嫉妒总是有的,向往着有朝一日也可以成为其中一员。
Z同学文化课不好,这不是她的错。学习美术的,把太多的时间都花在了专业课上,这也是她们这批特长生冬天进班的原因,前半年都忙碌着准备专业课。她很乐于请教问题,这也成为了我和她交流沟通的方式。我俩之间的友谊也随之加深。每次她从家里来,只要有好吃、好喝的,总会分给我一些,这让我原本捉襟见肘的伙食有了起色,生活也不那么枯燥啦。
Z同学心里一直有个想法,希望和我成为同桌,也询问我是否愿意。我当然是愿意的。但那时座位调整是由每次的考试排名决定的,成绩靠后基本没希望,最后的结果就是那些没人理会的偏僻位置。Z同学属于后者,和我成为同桌的愿望一直悬而未决,无法如愿。
但是,倒数第三排的位置成了我复读那年固定坐标,无论身边的同桌如何变换,我始终坐在那里,不离不弃。先前选那里是为了打饭方便,如今我选那里是夹带了其他的想法。
首先是我这个人上早读容易犯困,坐在前排打瞌睡容易被老师抓个现形,另外自己打瞌睡的样子很滑稽,同学们看见了会哈哈大笑。选择后排的座位,犯困了可以站起来读书听课,也可以笑笑前排同学的窘态。其次是后排是资源和信息比较丰裕的地方,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都是通过班级的后排传播至全班,比如《坏蛋是怎么练成的》。这样的礼遇,是前排同学可望不可及的,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借某某的MP4听听歌。最重要的一点,我选择后排是因为Z同学也坐在那里。这样,我侧侧身,斜一下眼就可以看到Z同学。
一开始,我不确信我的这种行为是不是喜欢一个人的征兆。这种不确信,也导致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做了一件伤透了Z同学的事情。2009年的5月,天气格外的炎热,一天,Z同学吃过午饭,兴致勃勃地跑到小卖铺买了3根冰棍,计划着她一根,W同学一根,我一根。可碰巧的是L同学吃完饭也回来了,打破了这完美的分冰棍计划。我寻思着大家都是朋友,4个人,3根冰棍,3个女孩1个男的,就发扬了一下精神,顺手把Z同学给我的冰棍送给了L同学。
初出茅庐的我,不知道闯祸了。Z同学扭头走开的时候,我竟在原地无动于衷。那天,我和L同学谁也没吃那根冰棍,它就在太阳的炙烤下,从固态成液态,最后成汽态消失不见,只留下那冰木棍。
接下来的一周里,Z同学都避着不见我。吃饭的时候,她也不在教室吃啦。W同学真心不错,时不时给我说一下Z同学的动态。W同学告诉我,Z同学这次真的伤心了,一个人还哭了。听了这些,我全然明白了Z同学和我之间的特殊情分。
很多次,我看到Z同学在教室后边的水池刷碗和筷子,很想走过去说一声:对不起。可总也没有勇气,就这样我和Z同学保持着相识无言。
终于,有一天W同学看不下去,过来找我,劝我向Z同学道个歉,认个错。女孩子心都软,没准就原谅你了。听了W同学的话,这天中午我假装也去后边刷碗,来到Z同学身旁。说了一句“别生气了”,没想到Z同学竟抑制不住哭了起来。我此刻才明白我对她伤害有多深。
备考的时光总是短暂,转眼间就来到了考试前夕。炎热的夏天,下起了雷雨,一股清凉席卷校园,一扫这多日来的沉闷。而我和Z同学也止步于心里,谁也没有说出对彼此的好感。
高考前夜,我们搬至操场上的二层小楼自习。不知怎的,天空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教室里,有同学在做题,有同学在默背知识点,而我和Z同学坐在一起,沉默不语。
晚自习临结束的时候,Z同学从背包里掏出一个文具袋,里面有笔、有橡皮,还有三角板。她说,明天就要考试了,没啥送我的,就准备了这套工具,希望明天好好考试。
当时,我蛮感动的,心里的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只道一句:谢谢,明天考试加油。
两天的考试很快就结束了,对于备考了这么久的我们,如何放松才是当时的第一要务。我回到家,倒头就睡,睡了两天两夜,最后实在是饿的不行,才结束这躺尸的节奏。
填报的志愿的当天,我在无数过往的同学中寻找Z同学的身影,却怎么找也找不到,那一刻,我失落极了,多希望问问她考试怎么样。
后来,聚餐的时候,我才得知Z同学是特长生,他们填报志愿和文化生不一批。心里才才些许的好受。
后来,Z同学还是出现在了聚餐的现场,我高兴极了。只记得那天大家彼此喝了很多酒,更记不清楚我坐在Z同学说了些什么。
那年9月,我如愿考上了大学,Z同学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了省内的一所本科学校。我们没有等来来自彼此的祝福,就渐渐开启了大学的五彩生活。
大学四年,我和Z同学聊天时,偶尔会聊起高中时代的往事,但只字不提那天冰棍的事情。美好的回忆里,提及伤心的事,是对岁月的不友好。
再后来,我与Z同学随着空间和时间的隔断,渐渐失去了联络,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多年以后,有一天,我正在上班,接到了W同学的电话。电话里那头,她告诉我Z同学要结婚了。她说了很多,对象是谁,家是哪里的~,我只记住了她结婚的日期。
Z同学结婚那天,我出发的很早,却迟迟没有走进她的家门。直到W同学发现了站在街角的我,我才鼓足勇气走进了Z同学的闺房。身着白色婚纱的Z同学漂亮极了,高挑的个子。乌黑的头发,坐在那里,等待着她心中的王子。
新郎很帅。看着Z同学出嫁幸福的样子,我真心替她高兴。吃饭的时候,W同学调侃到,当年Z同学和在座的某一位关系可不一般呢。我只是低头夹菜喝酒,没有一句回答。
直到今天,我心里仍有一个疙瘩没解开,想说一声对不起,却没有了接受道歉的对象,我期盼的那一句没关系,今生再也换不回。祝福Z同学,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