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就是软件工程师》:原来我之前理解错了“码农”
刚学编程那会,我以为软件工程师就是 “代码打工人”—把功能敲出来、Bug 改干净,就是高手了。直到啃完《这就是软件工程师》,才发现自己简直是 “盲人摸象”,好多认知都被碘伏了。
在看书之前牛老师给我开了一个会,也算是上了一节课,让我感觉到一个人的逻辑可以如此清晰,他先是指出了我们的问题,只是跟着视频学,而没有真正的学会,看图看视频的爽感,其实没有真的学进去。联想到这就是软件工程师,让明白改变了之前的一些看法,跟着视频学一半,后面的自己试图写出来。
还有 “缺陷管理” 这些事情,以前我死磕和视频里的一模一样,连界面上一个像素的偏差都要看看。结果,核心功能没做完,作业差点交不上。书里说 “缺陷不可能消灭,只能管理”,这才恍然大悟:就像小组作业里,有些小 Bug 对用户来说根本没影响,与其死磕,不如先把核心功能搞稳,剩下的再说,这样不进误了时间,还没有效率。现在做项目,我学会了分级,优先解决 “要命” 的,小问题记在备忘录里,效率直接起飞。
最颠覆的是 “沟通比代码重要”。以前觉得代码写得溜就是大佬,直到看了里面的介绍发现,一个会输出的人才是真大佬,就像团队的基石,可以带着团队走下去,这不仅仅要求强大的代码能力,还有优秀的表达能力。
读完这本书,感觉像被人敲了下脑袋:原来软件工程师不止是 “码农”,还得懂变通、会取舍、能唠嗑。以后做项目,我得记住这些 “反常识” 的道理——别死磕完美计划,接受不完美的 Bug,多和队友唠唠嗑。这书就像给我指了条新路子,原来工程师的成长,不止是代码越写越快,更是想法越来越 “活” 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