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都不易~

谁在尽“孝”

公交车站,一位老奶奶送一个个头跟她差不多胖乎乎的孩子去上学。孩子声声叫着“奶奶”,原来是奶奶和孙子的关系。

奶奶瘦弱的身材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胖胖的小子手里拿着肯德基的早餐,一边走一边儿吃。奶奶在一旁千叮咛万嘱咐的怕孙子呛风。她老不顾自己的步履蹒跚,一味得将注意力放到了孩子身上。

公交车进站刚打开车门儿的当儿,那胖孙子一下子挤到前头,迅速的上了车,然后一屁股坐在了一个空着的座位上,等奶奶背着大书包哼哧哼哧得上车之后,已经没有了空座位。大家都看着这个孙子,在他的眼里似乎就不知道什么叫尊敬老人,他的事情交给老人去做已经形成习惯,认为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大家从他对奶奶吆三喝四,没有一点礼貌的言谈举止中已经感知到了。

大人的所作所为致使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就像植物一样,它在生长过程中长出来一枝斜叉,如不及时纠正它,将来成型的话,在指责它的如何倾斜,是不是为时已晚呢?

老太太上得车来,许是书包太重的缘故,她吃力得从肩膀上将其卸下,用手提着,并伸出一只脚,将书包但搭放在自己的脚面上,另一只手紧紧的抓着车的后座背。

她那笨重的身体随着汽车摇晃前倾后仰。乘客们都很可怜这位老奶奶,有的人想让座,结果被老奶奶摆手谢绝,看得出她不好意思坐别人让出来的座,因为她这个“年轻力壮”的胖孙子也占着个座位呢。

孩子无论多高多大,在家长和老人的眼里,永远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永远需要他们的照顾和保护。这就注定他们教育的孩子心智不成熟,凡事只顾自己,眼睛里没有别人,包括父母和长辈。这就注定他们不会关心别人,不会把别人放在眼里,更别指望他们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种娇惯,很容易使他们形成固有的生活模式和习惯,待这种习惯定型后又很难改正。所以,好多孩子如同一个磨具里塑造出来似的:他们自私、自我、暴躁,从不会替别人着想。

过了将站地,两个胖胖乎乎(现在的孩子身材“吹气”的多)的小男孩,大概五六年级的样子,上得车来,一位老奶奶跟在他俩身后负责划卡。老奶奶挎着书包,步履蹒跚得往车后面走。边走唠叨两个孩子“慢点儿。”

其中一个孩子甩出一句“一边去!”

两个孩子甩着两只空胳膊,他们俩的书包都在老人身上,她老肩背手提的。老人被孩子恁了一句当着全车的人有些尴尬,嘟囔着“这孩子”,似乎是她做了不好意思的事。

老人家,你这是在“害”孩子呀~

该孩子承担的为甚么家长和老人都承揽过来呢?!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想好都难啊。


欢迎同田真十一起,用文字与世界相连~~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层次,层次决定圈子,圈子决定地位。 一件事的好坏,我们无法去判断。好与坏总是相伴...
    蔚海边的姑娘阅读 2,087评论 0 0
  • 半夜醒来,躺在床上,黑暗中,脑海里浮现出李安的一部部电影的画面,一句话跳了出来:于无声处听惊雷。 李安的电影,不管...
    张好奇阅读 3,836评论 9 8
  • 斜雨微萍万点分,无声无语化成尘。隔窗沥沥叩心门。 酒醉灯前恍惚影,梦留风里黯然魂。可怜依旧太天真。
    笔墨从容阅读 3,177评论 0 0
  • 初见,惊艳, 蓦然回首, 曾经沧海, 早已是换了人间。 …… 最近, 被《我的前半生》刷了屏, 也碾压了三观。 马...
    小爷很乖阅读 4,42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