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樊登读书里面,偶遇这本书。
最近,身边,有三个离婚。都是80后。第一个,红杏出墙,认怂,想和平分手,最后还是闹到法院,状态失常,最后去看了心理医生;第二个,男方提出,因为女方不敬公婆,悄然离婚,表面状态如昨;第三个,女方失恋后,回到家乡遇到初中同学,奉子成婚,婚后,发现男方好赌,几经周折,离婚。儿子判给男方。三个月,手头拮据的男方,厚着脸皮把儿子送给女方抚养。女方把儿子留给父母照看,开始在北京酒吧驻唱。
维吉尼亚.萨提亚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离婚就像一场手术,影响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离婚后,到底有多失望呢?取决于人们对生活的不同期待,或者配偶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今天下午,拿到纸质书,浏览后,与樊登听书,两个感觉。形同两个不同的人。樊登读书有思维导图,有重点解读,之前,看到书,好像有老友重逢的感觉;而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是另外一个人。
这种感觉,首先来自第一章 重建方块的编辑方式。
第一作者Bruce Fisher博士,离世前一直研究离婚后心理重建,经年三十载有余。他通过举办“离婚恢复研讨班”,帮助过数以万计的人。
他认为分手后,成为更好的 自己,需要攀登十九座山峰,历经否认、恐惧、孤独、友谊、内疚/被抛弃、悲伤、愤怒、放下、自我价值感、过渡、率真、爱、信任、交往、性、单身、目标、自由等阶段,最后破茧而出,就像萨提亚女士所说的第二次出生,完成真正独立人的转变。这个过程,作者认为需要至少两年。忘掉一个人几乎不可能。
“我们的生活诠释了我们对爱的定义。如果我们认为爱就是赚钱,那我们就会把时间花在赚钱上。我们会用行动表达出我们对爱的定义。你用什么样的行动表达你对爱的定义呢?”
“自由就是能够完全做自己。处理重建方块时,你就是在构建更满足的人生,更有意义的关系。你正在自由地选择道路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你可以保持单身,也可以选择另一段恋情。”
另外,让我感到不同的是作者用攀登山峰这个隐喻,来启发读者感受离婚后经理的不同阶段。作者应该是一个登山爱好者。
登山这个比喻很贴切:这一过程真有可能让你觉得慢长而艰辛。一路上,你可能还会觉得“走了弯路”;就像是山路一样,这条道路不可能笔直地通往顶峰。
一路攀登,你会遭遇挫折
本书的目的
遭遇变故,情绪问题不可避免,我们的目的就是帮助你处理这些问题。
我认同第二作者Robert Alberti说的,这不是一本通俗读物,它制作精心、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书。
“它温暖而迷人”,可以帮助读者从别人的另一半,变成独立完整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