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密歇根大学的成人教育学教授霍华德一麦克拉斯基,提出了生存余力模型,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都之间寻求平衡。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叫做"生存负载",而处理这些负载所需要的"生存力量",无论是生存负载还是生存力量,都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构成。
生存负载有两个方面,一个外部负载,一个内部负载。
内部生存负载:个体的不断发展的生活期望,想买房,想换车,想升职,想40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
生存力量也有两个方面:一个内部生存力量,另一个外部生存力量。
外部生存力量: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
内部生存力量:个人能力与经验。
生存余力=生存力量/生存负载
今日心得
一:在写作中,排面尽量留点空白区域,字体之间如果太过于密集,让人感觉太累,也就是生存负载,如果字体排得太过于稀松,在有限的板面,写作效率会大大受限,内容表达占用的空间比较大,看者也会因为篇幅大长,而失去了观览兴趣,故在写作中要学会,在写作内容(字体 思想表达)及写作空间(板面空间大小)做出取舍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二:在谈话交流上,说话尽量多给自己和别人多留点余地,不能把话说得太满也不能太空,要在这两者之间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也就是生存余力,因为太满的话,你如果不去负责,不去做,就会给人感觉一种不诚信靠谱的感觉,做了自己又太累,话太空泛让人觉得你是个只说不做的主,喜吹牛,不值得信任。
三:在时间管理上,如果你把时间安排得太满了,无法应对突发事件,你的时间管理就会变得混乱难以执行而变得低效。如果安排得太过于单一,而且时间间隔太长,就会 缺乏效率,而且容易产生拖延现象。
总之凡事留个余地一切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