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此“三加一”,难称文化传承 | 典籍的通晓,事相的明了,气机的感通 + 心法

"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约称“人文化成”,谓之“文化”。

——出于易经贲卦彖辞


所谓文化,就是指一切现象或形相。

天文,是指自然现象,由阴阳、刚柔等两端力量交互而自然形成的世界。人文,就是指自然现象经过人的认识所创造的内容。

文化,其真正意义在于,

点化生命或者生活的全部过程,

以使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以使天人合“一”,

乃至终究体会实无内外之区隔,

一切本然,自在而圆成。


文化是生命内在精神的创造,传承,与发展。

它涵括过去、现在、与未来。

文化是生命基于自然而展开的所有内容。

是生命所有的物质表象与内在精神。

人类传统的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而实际上,文化也包含着自然现象。自然是人类文化的根本导师和启蒙者。

文化是生命衍生的具有人文意味的现象。它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生命都有着先天的文化属性,而并非人类所独有。我们当更加开放与深刻的,解读文化,体悟文化,传承文化。

文化传承,少不得“心法”,

少不得“与古人同心”的体证,为其活水源。

老、庄、孔、孟,乃至一切文化经典,

琴、书、茶、花,乃至一切艺术形式,

其指向的境界,

都超乎其表象及文字描述的本身。

其指向的究竟境界,

才堪称为“道”。

所谓“道”,是各种因缘能量自然运行的轨道。

是没有任何的造作而自然呈露的状态。

证道,即证得心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心法之源洞开,才能有纯然的清楚。

否则,于下游河床中做文章,

时时有顺流而“下流”的危险,

埋没古人心,误导群生,更误自身慧命。

证得心法,方可言及文化之传承。


兵马俑/秦

文化的正传承,

“心法”这一根本前提之外,

尚需另外三项要件:

一为典籍的通晓,

二为事相的明了,

三为气机的感通。

经典文义,行事物相,天地人气,缺一不可,

否则,只能是一片疏狂。

而三项却终究依托于“心法”而开展;

如“心法”未得,三项终究肤浅。

无此“三加一”,难称“文化传承”。

本文经「如是禅」订阅号《心法与文化传承》 

原文作者:禅者大信 授权发布


什么是心法?

心法,是超越于语言的直观领悟,是智慧状态中的内容。体证心法,才真得传承。才真鲜活,才有盎然的生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亦莫能外;否则,纵然言辞天花乱坠,也是未得古人心,只是在皮毛上做肤浅文章。

得心法,是一种状态。在那个状态,没有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区分与对立,没有任何前定的存在,没有所谓的“一”,而全然是在当下的因缘条件下现起种种内容,包括感知与手段。只是自在运行,如是地呈现。

心法,不可言传,只可被指引而自行领悟。所谓“父不传子”与“从上以来,千圣不传”,不是不传,而是无法传。所谓的“身传”与“言传”,都离不开自己的领悟。终究需要在自心念上下功夫。

什么是自心的功夫?

什么是自心的功夫?软化心念,少粘连,不粘连,无限缩小心念的刻度,甚至于超越所谓的刻度。粘连,就是惯性习气,就是妄执,心念的刻度就因为有粘连而粗大。优美精妙,都有一个根本的特征,即刻度无限细腻。心念刻度,没到相应的细腻程度,就无法领略那个刻度上的相应优美。

如何在心念上下功夫?

如何在心念上下功夫?通过修各种止静定功,平息躁动,软化心念的外壳,进而软化粘连成串的心念。当软化至相当程度后,心念的粘连松动,念头与念头之间的连带惯性降低,不断涌起的念头将变得越来越灵动,越来越清朗,心念单元之刻度由此逐渐缩小。粘连越小,刻度越小。无粘连则无刻度。无刻度,则绝对的优美。

感通圣贤,体得“同心”

当心念刻度足够细腻,即能洞悉事相之中微细内涵。而要彻悟其中真谛,却需心念超越刻度,以至于无任何对待,无“心念”之形迹,且无所谓的“一”遮蔽真相,而是纯然的本然呈现、如是流淌。至此,方为证得斯事之“心法”,并感通于古代圣贤心意,乃至于体得“同心”的境界。

证得心法,方可言及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少不得这个“心法”,少不得这个“与古人同心”的体证,为其活水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心法之源洞开,才能有纯然的清楚。否则,于下游河床中做文章,水难保清,甚至一片污浊,且时时有顺流而“下流”的危险,埋没古人心,误导群生,更耽误自身慧命。证得心法,方可言及文化之传承。

“心法”之外「三要件」,缺一不可

而文化的正传承,在“心法”这一根本前提之外,尚需另外三项要件:一为典籍的通晓,二为事相的明了,三为气机的感通。经典文义,行事物相,天地人气,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只能是一片疏狂。而三项却终究依托于“心法”而开展;如“心法”未得,三项终究肤浅。无此“三加一”,难称“文化传承”。

 龙纹环/汉代

“三界唯心,法界唯识。”心,并非只是意识心,而是层层深入,从意识心到根本的觉性,最后是智慧,方便称“智慧”为“心”。心法通,实则开启智慧。智慧为本来具有,人人都有,个个不缺。开启智慧,难就难在能够相信自己也具有,丝毫不缺;难就难在对其开启只需转动当下的一念。当下,如是见,如是住,如是行,即是。当下即是一切心法。如是,才好说传承文化。


快乐、智慧、优雅

生活中的亦学亦修,

没有空过的人生,

说听同时,做看同时,想观同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