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想写篇《文化苦旅》自序的读后感。因此,百度了解余秋雨教授。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县,中国著名当代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作家、散文家。
余教授妻子马兰。马兰,女,1962年4月23日出生于安徽省太湖县,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当年,24岁的马兰,因友人赠送的余秋雨理论著作《艺术创造工程》,读了这本书后,马兰就被作者的睿智和学识深深吸引和折服了。之后,马兰与40岁的作者本人相识相知。余秋雨被马兰的漂亮和气质吸引。马兰被余秋雨的学识和风雅所打动。
才子配佳人,古来有之,这对相差16岁的恋情,一路走来羡煞旁人,虽无儿无女,但余秋雨和马兰相敬如宾,成为文艺圈和戏曲圈天造地设的一对!
马兰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丈夫的工作,余秋雨每一篇文章出来,马兰都是第一个读者,她会用不带演员腔的自然方式读出来。……
余秋雨说,我一直很崇敬她,她的艺术魅力来自特有的、和谐的“诗意”,看她的演出,好象在读着一首首不尽相同但又风格统一的诗。
有网友问余秋雨关于他和马兰离婚的谣言,余秋雨笑答:“这是一个不会让人生气的谣言,每半年网上就有人说我们离婚了,我们两个笑弯了腰,怎么又被离婚了呢?”余秋雨用马兰说过的一句话来回应此事:“马兰说,老是住在沼泽地的人没见过山,没看到山就以为山会倒,过一年心想,总该倒了吧,没有倒,过半年又来,还是不倒,所以他就老是幻想山已经倒了。”
马兰将她与余秋雨后来的婚姻形容为“红木家俱,越老越有价。”
两人如此恩爱,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借用余秋雨的话就是:
“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时间会把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
在外人眼里,这一对,是才子佳人的完美组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牵手背后藏着另一个女人的眼泪。
余秋雨前任妻子李红提到前夫时,总是调皮地称他为“余某人”,也许是出自上海女人特有的细心,或者是曾经沧海的一个小小的调侃。
1979年,相恋整整5年的余秋雨和李红,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们在大连路的一间陋室里安了家。余秋雨只买了一个大橱,一个五斗橱。恬淡的婚后生活,孕育出《文化苦旅》。
那一段日子,余秋雨事业上遇到挫折,又患肝炎,可谓“屋漏偏逢连阴雨”。李红特意将在娘家天井里搭建的五六平方米的小房子,布置成一个书房,让余秋雨吃住在那里,并在那儿安心写作。
1989年,由于单位效益不好,李红主动离了职。她与丈夫商量,她去深圳谋求发展。
1992年3月,李红从深圳回到上海,在整理书桌的时候,她发现了不该发现的信件。同年7月,当相处了13年的丈夫正式提出离婚时,李红还是不相信这是真的,十几年的感情会如此脆弱吗?但她还是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因为她的想法很简单,感情没有了,还要婚姻干什么?
她欲哭无泪。她说,我战胜不了婚姻,但我必须战胜自我。如果我不离婚,世间只不过多了一个名人身后无足轻重的普通女人。
前任妻子成全了余秋雨和马兰。
告诉我,什么是爱情?
前一阶段,我参加一同学A的五十岁生日宴。
席间,另一同学B对她的丈夫C总是事无巨细地要知晓。她不断的用电话询问C:是不是打到出租车啦?是不是已经到家啦?现在跟你一起打麻将的有哪几个人呐?……
之后,同学A告诉我们,五年前B曾怀疑丈夫C出轨,B便一直耿耿于怀。之前,还有过几次,我的同学A被她丈夫C深夜打电话过去劝解B,就是因为C应酬回家迟了,B哭闹不休,说C在外边肯定有人了……
想起B二十几年前,沉溺于爱情时的娇俏可人;现如今成天似一怨妇,絮絮叨叨,疑神疑鬼。令我们不胜唏嘘!
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