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的中部有一座山脉叫巴颜喀拉山,巴颜喀拉山北麓一个山坡下有许多碗口大的泉眼,泉水喷涌而出往东流淌,逐渐汇聚成一条宽约10米,深约半米的潺潺溪流,当地人叫它玛曲。
玛曲流入沼泽滩地星宿海后开始水量激增,清澈碧绿的玛曲水浩浩荡荡向东流淌就进入刘家峡水库,在刘家峡水库迎来了它的第三大支流洮河水的注入,从这,清澈碧绿的玛曲水就变成了我们的皮肤——黄色,从这以后,这条河就有了它真正的名字——黄河。这条古老的河流在百万年前出生,一万年前成形,奔腾向前,贯穿中华文明古今。
王安石说:“太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万中州”。黄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横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全长5464公里。黄河从刘家峡流出后开始北上,进入了万里黄河第一城——兰州。“一河穿城,群山拱卫”,兰州紧紧的把黄河抱在了怀里,“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这是高适心中的兰州。57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就是从这里熠熠生辉。
离开兰州,黄河进入了宁夏第一城——中卫,中卫的北面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的腾格里沙漠,南面是黄土高原,中卫的沙坡头就是腾格里沙漠与黄河相遇的地方,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指的就是沙坡头,离开中卫不远处就是银川,银川就在贺兰山下的宁夏平原上,“宁夏川两头尖,东有黄河水西有贺兰山”,岳飞的《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指的就是这座山。
从刘家峡到兰州西部这一带,是黄河支流密集的发育区,湟水、大通河、庄浪河等都汇入了黄河,黄河60%的水量都来自于这一区域,黄河把这些支流的泥沙带进了宁夏,慢慢淤积成今天的“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李元昊建立的西夏国就在这里与宋辽并驾齐驱190年,他的都城所在地就是银川。
离开银川,黄河来到了巴彦淖(nao)尔,巴彦淖尔是富饶之城,境内矿产和日照资源极为丰富,硫铁矿储量居全国第一位,日照每天可以达到8.7小时,黄河流经这里就进入了“几”字形的顶端,黄河不经意的一拐,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在这里碰撞揉合,离开巴彦淖尔,继续前行,来到了吕布的家乡——包头,“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指的就是包头这里的草原风光。
包头是草原钢城,它是稀土之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藏,它也是一座移民城市,人们千辛万苦走西口的目的地就是包头,这里孕育和成就了晋商500多年的繁荣和辉煌,离开包头,黄河来到了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从河口镇开始,黄河就开始拐向南流,开始进入了黄土高原,“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由于黄土丘壑泥沙俱下,这一段黄河泥沙含量相当于黄河总量的56%,水流浑浊不堪。我们常用“跳进黄河洗不清”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委屈和冤枉,指的就是这里的黄河。
河口镇的老牛湾,是万里黄河第一湾,这里是进入晋陕大峡谷的入口,长达700多公里的晋陕大峡谷把黄土高原劈成两半,左边是陕西,右边是山西,老牛湾不远处就是乾坤湾,黄河九十九道弯最美的就是乾坤湾,乾坤湾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太极图,中华始祖伏羲氏就是在这里仰观天象创造了八卦阴阳图,黄河从这里开始积蓄所有的力量向前奔腾,到达壶口时河面由300米被迅速压缩成二三十米的宽度,然后从20米高的陡崖上咆哮而出,“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创作灵感就来源于这里。
明代惠世扬走进壶口瀑布“源出昆仑绗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从壶口往南,就来到了晋陕大峡谷的出口——禹门,传说大禹为了治水,把这里凿开,所以称之为”禹门”,又叫“龙门”,“鱼跃龙门”,指的就是这里。黄河在晋陕大峡谷里因受到两岸峡谷的挤压和束缚,在这一刻终于喷涌而出,李白在这里感叹“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黄河就是从这里肆意奔腾,冲刷出最适宜农耕的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也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一座伟大的城市——长安。
禹门的不远处就是韩城,2000多年前,无韵之《离骚》,史学家之绝唱的《史记》作者司马迁就诞生在这里,出了禹门黄河一路向南,就撞上了秦岭,黄河只好在潼关这个地方来了个90度的大转弯,向东流去,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就是在这里注入了黄河。王之涣在这个大拐弯的鹳雀楼上写下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潼关的对面就是风陵渡,这里是杨过和小龙女相遇的地方,“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生”。
潼关也是晋、陕、豫三省接壤的咽喉要道,“一条潼关道,遍地英雄冢”。1329年,关中大旱,59岁的元代名臣,散曲大家张养浩奉命来关中赈灾,途径潼关时挥笔写下了“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黄河离开潼关就进入了三门峡,相传大禹用神斧把这里的高山劈成了神门、鬼门、人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所以称之为”三门峡”,陕西的陕 指的就是三门峡,肴山下的一片黄土台地叫做“陕塬”,地貌与白鹿塬相似,陕塬的西面就是陕西,这个地理名称一直沿用了3000年,陕塬的东面就是“陕东”,后来它的名字改称为“河南”。然而,三门峡仰韶村发现的史前文化,从5000年前,就闪耀着黄河文化最耀眼的光辉,成为中国地域分布最广的黄河文明。
公元579年,杜甫走进了三门峡的石壕村,写下了“三吏三别”之一的《石壕吏》“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然而早在2500多年前,就在石壕村不远的函谷关,老子在这里写下了5000言的《道德经》。黄河离开三门峡就进入了洛阳的孟津区,至此,黄河完全走出了黄土高原,从这里开始,黄河再也没有山峦的阻挡,进入了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也就是从这里开始,黄河冲出了中国第三大平原——华北平原。
300万年前,黄河只到三门峡这里,长度只有今天的三分之二,缺失的三分之一是因为三门峡的阻挡,如今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都是一片汪洋,太行山、燕山则属于沿海地区,大别山则是矗立在海中的独立岛屿,直到120万年前,黄河冲出了三门峡,投入到了大海的怀抱,黄河所携带的泥沙,开始从这里慢慢淤积,在长达百万年的时间里,形成了今天的华北平原、才有了今天的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
洛阳是神都,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有着1500多年的建都史,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不仅历史深厚,而且它还是一座花城,刘禹锡为它写下了“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离开洛阳就来到了郑州,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就在这里,“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就在嵩山上,少林武术从这里开始名扬天下,唐朝的陈羽雪夜中到达了嵩山,“嵩山归路绕天坛,雪影松声满谷寒。
郑州的南边就是新郑市,4500年前,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就诞生在这里,他就是皇帝,他联合炎帝打败了黄河下游的蚩尤,统一了中原各部,然后各部开始慢慢的融合,在古老东方大地发展崛起成一个伟大的民族——华夏,华夏文明一直发展到今天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一个从没有中断过的东方文明。
从皇帝开始,一直到北宋,在长达3000年的时间里,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南宋,才开始向南方的长江流域转移。离开郑州就来到了开封,开封是一座与黄河有着千年恩怨的城市,历史上因为黄河的泛滥,开封多次被黄河的泥沙掩埋,所以开封有句话叫做“开封城 城摞城,地下埋葬多座城”,开封的地下,上下叠压埋葬着从唐到清代六座城。
黄河进入郑州的桃花峪后,就进入了黄河的下游,下游都是平原地带,黄河进入黄土高原之后携带4亿吨泥沙往下游流淌,河床要比两岸高出10米,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自有史以来,决堤1593次,经历了26次改道,每次决口改道首当其冲受害的就是开封,黄河每次改道,民不聊生,天下大乱,但是黄河洪水每次都会绕开下游的山东中部,从泰山北边向东流淌,泰山也就成为能镇住黄河的神山,就有了“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所以,历朝历代都会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祀神山求保平安。
黄河绕过泰山后就进入了济南,这里是老舍笔下冬天的济南,也是温情的济南,市内“七十二名泉”汩汩流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样的济南能不美吗,更重要的是闪耀着史前光辉的龙山文化在这里静静流淌4000年。离开济南后,就进入“湿地百鸟起,长河落日圆”的油城东营,这里是伟大的军事家孙子的故乡,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就在这里。黄河穿越了广袤的大地,滋养土地万物,最终从这里流入浩瀚的大海。
黄河从涓涓细流到百纳海川,一路上把中华大地演绎的绮蕴悠长,神行千里,黄河犹如一篇长文,临水听风,书写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悠远篇章。
202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