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慈高皇后马氏,南直隶凤阳府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马氏与朱元璋伉俪情深,朱元璋称帝后被封为皇后,她智慧、贤德,深受朱元璋和百姓们的尊敬。
01、自幼孤苦、聪慧,深受郭子兴夫妇喜爱
1332年马氏出生在新丰里,她的祖上曾是归德府宿州富豪。父亲公由于乐善好施,所以家业日渐贫困。
母亲郑媪,在<生下马氏不久就去世了,马公没有儿子,视马氏为掌上明珠,马氏自幼聪明,能诗会画,尤善史书。
马氏的父亲马公因为杀人避仇,逃亡他乡,临行时将爱女托付给生死之交郭子兴。
其后马公也客死外地,郭子兴越发可怜此女孤苦,收为养女。
郭子兴教她文化知识,夫人张氏则手把手教她针织刺绣。十几岁的马氏聪明无比,凡事一经指导,马上知晓。
年近二十的马氏,模样端庄,神情秀越,还有一种温婉的态度,无论何等急事,她总举止从容。
02、与朱元璋成婚,夫唱妇随
1351年,河患已经连续六年,天灾人祸把广大农民推向死亡的边缘。这年五月,江淮流域终于爆发了以刘福通为首的大规模的红巾军起义。
1352年,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教的首领,同年农历二月二十七日,率领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
濠州钟离人朱元璋前来投奔郭子兴的义军,朱元璋入伍后精明能干,打仗时身先士卒。
朱元璋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就把赏赐分给大家。
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便把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
马氏与朱元璋婚后不久,收养了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外甥李文忠还有定远孤儿沐英,马氏对这三个养子视如己出,细心照顾。
马氏后来抚养了二十多个孤儿,她对他们悉心照顾,还教他们读书。
要抚养那么多孩子,他们生活很拮据,马皇后自己常常吃不饱,把省下来的食物给朱元璋吃。
03、偷饼给丈夫,并为他解困
郭子兴虽然器重朱元璋,但他性情暴躁,郭子兴有两个儿子,忌恨朱元璋,于是在郭子兴面前说朱元璋图谋反叛。
郭子兴怒不可遏,下令将朱元璋关押起来,严禁任何人给他送饭。马氏知道以后,在厨房偷了刚烙好的烧饼放在怀中偷偷给丈夫送去。
刚出厨房,恰巧与郭子兴的夫人张氏撞个满怀,马氏害怕义母张氏瞧透机关,忙将烧饼放在自己怀中,那烧饼热气腾腾,胸口的肉差点焦烂了。
马皇后在张氏面前替朱元璋求情,她说郭子兴对朱元璋有知遇之恩,朱元璋不会背叛郭子兴的,张氏劝说郭子兴把朱元璋放了。
1353年,朱元璋带领徐达、汤和等24人离开濠州,南下定远募兵,马皇后拿出首饰给朱元璋当经费。
04、鼓舞士气,稳定后方
公元1355年,朱元璋率领大军渡江,马氏和将士的家眷仍留在和州,临行前,马皇后嘱咐他要善待士兵,爱兵如子。
马氏在和州抚慰眷属,与后方军士的妻女们一同为自己的丈夫缝补衣物,支援前方将士。
朱元璋南下之时,马氏曾负责往来的文书,并做得井井有条,同时她还劝朱元璋不要扰民,更不要滥杀,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公元1360年,当陈友谅的大军兵临城下时,朱元璋在外作战,马氏把自己的金帛拿出来犒赏士兵,稳定了军心,整个城池在强敌压境之时依然秩序井然。
05、严于律己,勤俭节约
1368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立马氏为皇后。
成为皇后的马氏,并没有沉浸在至高无上的荣耀中,反而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则,做天下女子的榜样。
洪武二年,朱元璋提出要为马皇后的族人封官加爵,以示对岳父家的恩宠。马皇后坚决拒绝说:"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律"。
最终,朱元璋只是追封岳父马公为徐王,岳母郑氏为徐王夫人,在朱家太庙东向建祠祭祀,并没有给马家后人实际的官职。
在宫中,马皇后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她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还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
后来听了元世祖的察必皇后煮弓弦织帛衣的故事,大受启发。就命人在后宫架起织布机,亲自织些绸衣料缎被面,然后以皇家献爱心的名义赐给那些年纪大的孤寡老人。
而剩余的布料,马皇后则裁成衣裳,赐给王妃公主,并解释说:”你们生长在富贵家庭,不知纺织的难处,要爱惜财物。“
即使贵为皇后,她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每天亲自为朱元璋准备膳食,连皇子皇孙的衣食起居也要亲自过问。
更难能可贵的是,马皇后始终心系天下苍生。每当遇到荒年灾月,马皇后总是率宫中之人节衣缩食,以此来体察民间的疾苦。
她常对朱元璋说:"陛下是天下人的父亲,我有幸能成为天下人的母亲,孩子的安定与否,我怎么可以不问!"
07、爱惜人才,关心太学生的妻子儿女
马皇后非常爱惜人才。一次朱元璋视察太学回来,马皇后问他太学有多少学生,朱元璋答有数千人。
马皇后说:“数千太学生,可谓人才济济。可是太学生虽有生活补贴,他们的妻子儿女靠什么生活呢?”
针对这种情况,马皇后征得朱元璋同意,征集了一笔钱粮,设置了20多个红仓,专门储粮供养太学生的妻子儿女,生徒颂德不已。
08、劝谏朱元璋,善待大臣和百姓
朱元璋性格刚烈,治国手段严厉,经常因为一时愤怒而要严惩臣下,马皇后总是在朱元璋回到后宫后,根据事情的缘由委婉地进行劝阻。
她的智慧和仁慈,拯救了无数忠臣良将的性命。有一次,朱元璋的义子李文忠守卫严州,杨宪诬告他不遵守法律,朱元璋想召李文忠回来问罪。
马皇后说:"严州是面临敌境的地方,随便更换将领不合适。况且李文忠向来贤明,杨宪的话难道可以相信吗?"
朱元璋于是停止了这件事,李文忠听说这件事,对马皇后感激不已,后来果然建立了大功。
皇太子的老师宋濂,因孙子被卷进谋反案中,朱元璋竟把70多岁的宋濂抓来,打入死牢。
马皇后劝阻朱元璋说:"普通百姓家为孩子请老师,尚且将尊师之礼奉行一生,何况我们天子之家呢?况且宋濂住在家里,一定不知道实情。"
朱元璋不听。正好赶上马皇后侍奉朱元璋吃饭,马皇后不饮食酒肉。朱元璋问原因,马皇后回答说:"我在为宋先生作福事。"
朱元璋内心感到凄然,于是放下筷子站起,第二天就赦免了宋濂的死罪。
09、关心嫔妃,稳定后宫
皇帝的身边妻妾成群,马皇后善待每一个嫔妃和宫女,如有得宠怀孕的,她就加倍体恤;如有忤逆皇上心意的,她就从中调停。
在她的主持下,嫔妃们衣食丰厚,连宫女们都常收到她送的衣饰、食品,后宫上下一派和睦,使朱元璋有了一个清净的后宫。
马皇后也设法保护宫女,朱元璋曾经非常生气地责备宫人,马皇后也假装生气,让人送到宫正司定罪。
朱元璋说:“为什么?”马皇后说:“作帝王的不因喜怒而随意的赏罚。当您生气的时候,恐怕有所偏重。
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较合理了。也就是说陛下您定人罪也应该交付到有关的部门罢了。”
10、因病去逝,身后哀荣
1382年,马皇后病倒了,朱元璋急得团团转,找来全国最好的太医,马皇后不肯吃药。
马皇后说:“生死有命,哪能因为我一个人就乱了国法?太医们尽力就好,要是治不好,也别为难他们。””
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朱元璋守在她床边,握着她的手,像个孩子一样掉眼泪:
“你要是走了,我可怎么办啊?”马皇后虚弱地笑了笑,断断续续地说:“皇上……要贤明……要听贤臣的话……别太暴躁……好好对待百姓……”
马皇后去世时,年仅51岁。朱元璋抱着她的遗体,哭得撕心裂肺。旁边跪了一地人,全都低着头,不敢吭声。
太子朱标冲进来,他跪倒床前嚎啕大哭,“母后已经走啦!”父亲却摇头否认,还执拗地摸妻子的手背、额角。
同年九月,马皇后入葬孝陵,谥号孝慈皇后。出殡的这一天,朝中文武百官全部身着素服,皇子公主们更是哭得泣不成声。
朱元璋身着孝服,亲自护送马皇后的灵柩。他的脸色阴沉如水,眼中满含着悲痛和不舍。
马皇后与朱元璋患难与共,朱元璋南征北战时,她带领将士们家眷为前线将士们织布,为朱元璋稳定大后方。
被封为皇后后,她严于律己,教子有方,关心嫔妃,劝谏朱元璋不要滥杀无辜,她真是一代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