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梦想都是种子,
种在心里,
早晚发芽。
找工作的过程总会格外的煎熬,不停地翻看岗位,也眼看自己的简历无数次地石沉大海,还有无止境地等待电话和面试的焦灼的心路历程。好在因为是迎接新的开端,却也并不觉得完全无趣。特别是面试的过程中偶然会遇到新的小伙伴,这样收获的缘分反而格外地让人欣喜。
华尔街课程顾问的初试模式有些出人意料,面试官让七个在场者一起进行小组形式面试,先是个人抢答介绍自己对公司和对“课程顾问”职位的认识,然后三两分组互相推销对方为什么能够胜任岗位,最后是对面试官提问。新鲜感的同时也略有忐忑不安。以往只是面对面试官已是够局促,这下还有那么多人在场,回答不好可就尴尬了。
好在后面发挥还可以,介绍岗位认知的部分比较条理清晰地抓住了重点,所以从面试官惊讶又肯定的眼神里我就差不多知道自己已经成功了。后面推销队友的部分,也因为次序比较靠后,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空档可以根据前面人的发言对自己的逻辑进行修整和梳理,所以轮到我的时候,话语间的逻辑思维总算不似前几日的零散,终于能够掌控一些了。当发散思维泛滥决堤的时期,聚焦思维总会变得尤为艰难。好在运气不错,心也沉静了一些。一起面试的人中,有几位的逻辑很好,我是临时学艺了。
面试结束后,几个刚刚面试的人在楼下小驻,互相讨论交流了一会,其中有个加拿大留学回来的小姐姐跟我相谈甚欢,因两人接下来都没有安排,便相约午餐,后来又索性一起去了附近的福州路上海书城,聊天看书,很是投缘。
小姐姐叫Olivia,也是后来微信聊天问到的,想想也有趣,在一起共同度过一个下午的那天,我们竟然因为聊的火热而忘记问对方的姓名。回想当日,我们也曾在走路的时候几次因为说话太过投入而错了路线,从人民广场地铁站到上海书城的简单往返让两个神经大条的姑娘走成了迷宫,我想我下次再去走同样的路线,也要翻百度地图喽。
小O姐87年生人,大学毕业工作了三年之后去加拿大留学学习市场营销,毕业之后留在之前做兼职的公司转正工作了一年,全职的同时还跟朋友组建创业团队,很是不凡的经历。如今是因为家人和男友的缘故选择了回国,便也开始加入了投简历找工作的队伍。上海书城二楼的星巴克,我们坐在高脚凳的一排聊了很多,关于理想,关于职业规划,关于感情,关于各自之前的工作生活,等等等等,想到什么说什么,天马行空,不亦乐乎。有时候低头看一眼手机,突然间注意力的转移也能冷不防地冻结对话,而后两人一起诧异怎么突然间聊天就停了。再说起来又是滔滔不绝,好像要把前半辈子没聊的天都要聊了。没有相见恨晚,却是实实在在地都想珍惜当下,珍惜这份聊得越多就越觉得投缘的亲切,珍惜缘分。
缘分,除了因面试的相识,聊天的投机,还有我们的都是射手座,和她刚好就去了我幼时想要去的地方,做了我想要做的事:留学加拿大。
记得小的时候,夏天的晚上,大家吃过晚饭总喜欢聚到门口乘凉聊天,商业街灯火通明,也总有几家商铺的门灯下坐着几个邻居,大家家长里短,给这夏日夜晚热闹门市的灯火填了几许安逸温情。
那时候的我,很乖很温和,成绩好,不让爸妈操心,方圆几里的好学生。是属于邻居口中“别人家孩子”的那种。那时候不觉得学习很难未来很远,觉得好好学习就是一切。而且我还有一个梦:出国留学。这是一个大人们问起就敢大声说出来的梦。因为我知道会实现。就像知道人会长大小鸟会飞一样的自然。
是的,我曾有一个梦想,是有朝一日一定出国留学,坐标,加拿大。
小时候确定一个目标的原因其实并没有很复杂。留学,就是因为想去其他国家看看,开阔思维和视野,而加拿大,则是因为喜欢枫叶,因为不想跟大家异口同声地都向往美国,还因为一部特别喜欢的讲述几个加拿大留学生生活的电视剧,跨越国度求学的经历精彩纷呈,这样的体验,是我一直向往的,就像曾经向往支教一样。
如今支教的想法已然在那片雪域高原实现,带给了我两年非比寻常的生活体验,苦乐兼备,收获满满,也刻骨铭心。而留学的梦想,却拖到了现在还未有实现。
小O姐知道我的想法之后很是欣喜,也建议我可以开始考虑,期间不懂的事情都可以问她,我也相信她会耐心地帮我解答,甚至会提前介绍朋友给我认识。我甚至觉得,小O姐的出现就是上天派来的信使告诉我说:嘿,你还有个留学的梦想该实现啦!
曾经面对爸妈催着的再次考研,我的答复都是要先找到感兴趣的方向,如果需要,我会读研。因为我知道会读研,一辈子那么长,只是时间问题。而如今感兴趣的方向也已确定的差不多,只是还有很多现实的因素摆在面前,还有以后的规划,都需要考虑和衡量。
我想我会开始准备,但是也要开始衡量。
今年过完生日,我就26岁了。
可是在追求生活和梦想上面,我好似从未长大,依旧像个孩子一样,怀着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好奇,贪婪地,想要了解她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