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医路(二)

文:七月之上

 (五)

  学医之后,最怕的就是亲友团聚。

  七大姑八大舅的坐在一起,聊着聊着,忽然就有亲人问我:“最近我手疼地厉害,特别难受,哎,大侄女不是学医的吗?你过来帮我瞅瞅我这手怎么了。”

  我刚要站起来,那边小姑子又发话了:“哎,先帮我看看,最近我头上出了好多红疹子,痒死了。”

  一回我妈背上起了好多、、、、、、对,好多边缘不清,色红如涂丹,无明显突起的包块,我照着这一段念念有词地站在一旁帮我妈分析。

  “那要涂点啥才能好啊?”她急急地打断我。

  “呃、、、、、、涂啥?涂啥呢?”我的大脑开始扫描。

  半晌。

  “用金银花煮些水擦上就好了。”在旁边的奶奶插了一句。

  我泪奔。

  无奈又无力。

  无奈在于,大家完全忽视了我刚刚学医一年,就已经把我当成了内外妇儿耳鼻喉无所不能的全科医生。

  无力在于,我不会。

  这大概是所有医学生的尴尬。

  有一次下课和中医诊断老师聊天,老师很无奈地笑着说:“一回家,觉得自己真的是无所不能,啥病都得帮着看。”

  在亲人眼里,医生就是医生,无关内外妇儿耳鼻喉。

  尽管如此,我最想帮助的人还是他们,我知道会有诸多不理解,但是如果不能学会保护身边的人,要怎么去帮助别人呢?    

  母亲体虚,父亲腰间盘突出疼得很厉害,外公时常唠嗽,舅妈失眠很严重,奶奶心肺功能不好。

  2004年,爷爷高血压中风离世。

  2012年,外婆因脑血栓去世。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当我们满怀同情地站在别人的葬礼上,这句话可以用来安慰很多人,但当它具体到个人甚至自身时,没有哪一个人会用这句话来劝自己,因为我们始终无法坦然地面对死亡和永别,我也是。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是华佗。

  我妈一听,一脚把我踹了出去。

  不是亲生的。



  (六)

  “嘿!幽门螺旋杆菌,把破伤风的笔记借我抄抄。”

  “金葡菌和大肠杆菌恋爱了,知道吗?”

  “埃希菌上回借我的笔还没还呢!”

  “、、、、、、”

  大二上学期,我们开始学《微生物免疫学 》。

  所以当你听到开头的那几段话时,千万不要觉得惊讶。

  众所周知,我是一株结核分歧杆菌。

  无奈这世界的细菌实在太多,名字五花八门,聪明如我,找了这么个既实用又好记的方法。

  时常坐我旁桌的小华看到我拿着班级的名单表念念有词地背,好奇地问:“那我是什么菌啊!”

  我把表递给她。

  “为什么我是艾滋病毒啊!”她满脸黑线。

  “呃,那个、、、、、、可能,比较难治吧!”

  “哎!别打我啊!我给你改改还不行吗?你喜欢哪个啊,霉菌?链球菌、、、、、、”

  小华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拿起书就是一阵削。

  大半个学期过去,几乎全班同学都不知不觉地被我冠上了一种细菌的名号。

  上课的时候,我扫了一眼,台下八十九株细菌齐刷刷地伸着细长的脑袋坐着,台上站着一株大病毒菌。

  而后,我开始背中药。

  坐在中间排喜欢穿古装的女孩叫紫苏,温婉漂亮,挺符合的;那个长得白白的男孩子叫薄荷好了,清爽干净;傻傻的室友叫木通,大个子的是重楼,臭脾气的是大黄,嗲着声音的叫乳香、、、、、、

  我自己是红豆,红豆芸豆红芸豆。

  反正怎样都逃不了豆子的命运。

  我想象着很多年以后的同学聚会上,我举着酒杯走到他们身边,“来,沙门菌,咱们干一杯,还有那个谁,哦,对了,野菊花,好久不见呀!”

  不要打我。


你是哪一种菌?


(七)

  关于生与死的思考很早就开始了。

  十八岁时高考失败想跳楼的一瞬,十字路口目睹一家三口惨死车轮的一瞬,爷爷葬礼上唢呐声响起的一瞬,穿上白大褂的一瞬。

  生与死的分割线无时无刻不在,却在这一刻更清晰。

  2016年十月的同一天。

  学校里有女生跳楼身亡。

  空间里有患卵巢癌的女生筹款治病。

  死和生,如此简单,如此不易。

  我一直记得高考失败后我一口气跑上十楼的那个下午,我坐在楼顶的夕阳里,一动不动,看着这个可爱又可恨的世界,看着看着,肚子饿了,就下楼了。

  看,死的意念弱到一个红薯都抵不上。

  没骨气的傻吊。

  学了医,更没有骨气了。

  我开始像个神经质一样小心翼翼。

  因为知道了在三角区挤个青春痘会死,吃海鲜中毒会死,感染病毒会死,跑个步太剧烈会猝死,路边摊吃多了化学剂积累会病变死,呛死,噎死,晒死、、、、、、

  每一种死法,我都觉得随时可能会来一遍。

  所以我不挤痘痘,不吃海鲜,出门戴口罩,学会慢跑,不吃路边摊、、、、、、

  开始逼着父母去体检,打个电话把家里人的身体情况都问一遍,然后反反复复地说:“有时间去医院体检啊!记得啊!”

  开始自己买各种中药粉剂,偶感风寒调一杯生姜粉驱寒止咳,眼睛涩痛泡枸杞明目,体湿煮薏苡仁加赤小豆祛湿,脸黄就敷七子白粉。

  开始过学医之后的生活。

  开始变得胆小。

  因为知道生之不易。

  在医院学习的时候,外科有一个主任医师,人特别冷,至今他留在我脑海里印象的只有两个动作:拿起手术刀,放下手术刀。

  我们就暂且叫他冰块医生吧!

  被带着去外科参观的时候,护士小周姐就悄悄告诉我:“看到那个在喝水的医生没?那是我们的主任,你要是什么都不懂的话就不要站在他身边,他不喜欢不懂事儿的学生。”

  我转过去,看了他一眼,他扫了一眼过来,冷冷的目光,看不出一丝波澜。

  我迅速转身,走到离他最远的角落。

  这叫识时务,有自知之明,要脸、、、、、、

  冰块医生每天都有几台手术,路过手术室,时常看到他一张冰脸进去,一张冰脸出来。

  被送进去的病人大都是纠着眉头进去,展着眉头出来。

  作为外科的一把手,冰块医生的口碑好得很,锦旗总是一面一面地送过来,患者家属也总是成堆地在医院排队表示感谢。

  我有幸看过他主刀的一场心脏瓣膜修复手术,站在离手术台五米开外的地方,只看得见他的手拿着各种手术器材在病人身上来回划动,然后,放下手术刀,整个过程无声而紧张。

  这就是印象的来源。

  但也有不成功的时候。

  至今都记得那个孩子,被送进来的时候因车祸重伤,身子几乎成了两截,全身上下都浸满了鲜红色,救护车从我身边经过的时候,他还睁着眼睛,大大的,小小的脸蛋白得像一张纸,从医院门口到急救室的白色地板上,一路都是一滴一滴的血,所有抢救的医护人员都奔走起来。

  我站在一边,吓傻了。

  冰块医生从我身边飞快地走过,赶去手术室。

  除了脚步快了些,他的脸上还是像往常一样,冷,没有表情。

  然后就是等待。

  从上午九点到晚上七点多,接近十一个小时。

  那大概是我等得最久的一场手术了。

  晚上七点三十二分的时候,手术室的门终于打开了。

  家属一拥而上。

  然后,我看到冰块医生和其他几位医生站在门口,双手叠在一起,对着所有家属深深地鞠了一躬,以一种极低沉而愧疚的声音,说:“对不起,我们尽力了!”

  一片嚎啕大哭。

  冰块医生对旁边的人交代了一些事情,然后走开,走过来的时候看到我,有点诧异,随即又冷着一张脸走了。

  我脑海里跳出四个字,麻木不仁。

  我指得是我的脚。

  走到三楼的长廊的时候,我端着一杯水,靠在走廊的栏杆上,往下望,已经晚上八点了,医院的人少了很多,稀稀疏疏地。

  有人提着水果走过,有人横在躺椅上睡觉,有人吊着挂瓶。

  可是这些所有人当中,已经不包括那个小男孩了。

  在他面前,医学显得如此无力。

  叹了口气,转过头,冰块医生正好走到我身边。

  “这么晚了,小丫头不回去啊?”他出奇地柔和起来。

  “我、、、、、、大概还要等等,小周姐还有事儿要做,我和她一起的。”我紧张地一边结巴,一边无意识地把水杯放在栏杆旁边。

  冰块医生几乎是在我放的那一瞬间,立即把水杯抢过来的,刚刚柔和了一点的脸立即恢复冰山状,然后带着怒气说:“如果水杯掉下去了呢?如果下面有人呢?如果正好砸到了呢?”

  大概怕我吓傻了,他的语气随即缓了下来,说:“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这样危险的偶然谁也猜不到,但是如果今天它掉下去了,会毁了很多人的,下次不要这样了!”

  说完他就走开了。

  握在手里的水杯有点发烫。

  一辈子会有那么多的意外,生命亿分之一的偶然都经受不起。

  都说医生看惯生死,其实是看透生死。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心得体会:听了刘老师的讲座,我学到了一个老师需要要自己的思想,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上好几堂课,写好几篇文章,...
    露凝110阅读 143评论 0 0
  • 空气里带着些萧瑟的凉意,辗转到岁月里,秋便不自觉的就深入在了我们的生活里。虽有秋日艳阳,却抵挡不住秋的脚步和瑟瑟凉...
    野草凝香阅读 749评论 0 1
  • 经常有身边的小姐妹们说换季了不知道要穿什么,希望有一款时髦与实用并存的换季单品,在Shiny老师看来,要克服这个尴...
    Shiny哪里跑阅读 2,293评论 8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