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公众号以来,收到了第一笔“巨款”》

今天一早,我还在厨房收拾,手机“叮咚”一声响起。打开一看,原来是公众号的打赏到账了——国庆期间,腾讯居然也不休息吗?

记得9月25号那天,小女儿放学回来,拿着手机完成英语听读。二十分钟后,只听见她在房间里大声说:“妈妈你好棒!你的文章收到了一笔‘巨款’,真的有人鼓励你继续写下去,你要坚持呦。”

“真的呀?那等钱到账了,我带你们出去吃大餐!”

第一笔去如此之大的“巨款””

此刻,我正把搅匀的鸡蛋倒进调好味的肉末里,准备上锅蒸。心里却忍不住笑起来——不用猜,准是调皮的她,用自己的零用钱给我打赏了这笔“巨款”。

望着这份意外的“鼓励”,我一时陷入沉思。那是女儿用她小小的积蓄,悄悄为妈妈投下的一颗“信心糖果”。她只是希望我能坚持下去。

在这之前,我一直在简书上随意写些文字,偶尔也鼓起勇气参加过几次比赛。8月28号,我无意中开通了公众号。当时也没仔细了解平台规则,就随性发了篇日志,不知道可以配图,也不懂调整字体,更别提什么“流量主”了。

没想到隔天一看,竟有十个人阅读,还有一位以前的领导留下了评论。

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公众号就像一座信号塔,日复一日向世界发射属于你的频率。

那之后,我一有空就会去看其他博主的文章:有人记录生活,有人书写婚姻情感、家庭琐事,也有人分享干货……每一篇都各有光芒。

其中,一位乡村教师坚持写教学随笔,从最初只有7个亲友关注,到后来带动全县教师组成教研社群。他说:“每个字都是投向湖心的石子,你不知道涟漪能传多远。”这种积累性的成长,正是时间对坚持者最温柔的回应。

还有一位老师写道,他每天日更,分享看似琐碎的日常,那些文字,像是写给未来的自己的情书。

或许,文字本身就是一把通天彻地的锉刀,一笔一笔,摩挲着、雕琢出你我的形状,也削出冗长的一生。

可我,向来只擅长感受,却拙于表达。

直到那句话触动了我——我决定,即使用最蹩脚的文字,也要坚持写下去。

说出口的,是交流的语言;写在纸上的,是内心的私语。每当提笔,那些零散的思绪便仿佛找到了归宿,像散落的星子,终于缀入属于自己的夜空。多么神奇——它让无形的感受具象,让飘渺的思绪落地生根。

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内心轰鸣,早已在素笺纸上长成一片静默的森林,每一片叶子,都凝结着我的情绪与感受。

我不必告诉任何人,也不必在意任何结果。

写骤雨初歇时云朵的淤青,写路灯下影子如何与孤独对弈,写一句“早安”背后藏匿的欲言又止。

那些被喉舌禁锢的悸动,终于在墨迹中获得了形状——或潦草,或笨拙,却足够真实。

有人说,寡言是一种缺陷。

可我渐渐相信,沉默或许是一份馈赠。

不必用喧哗粉饰裂缝,不必为迎合而修剪锋芒。在文字的疆域里,我允许自己破碎,也允许自己以最原始的棱角站立。

当世界急于将万物塞进标签,我宁愿做一片未被命名的雪,寂静地落,寂静地消融,只留下一页潮湿的证词。

公众号,不是我涨粉赚钱的工具,它只是我琐碎日常里留给自己的“精神自留地”,也是认识同频之人的一方平台。

此刻,我带着这笔“巨款”所赋予的温暖,决定继续坚持自己想坚持的——带着初衷,不再徘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