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文人墨客为你搔首弄姿,情不自禁;也有太多的平民百姓对你俯首称赞,心悦诚服;也有太多的庖丁御厨对你孜孜不倦,委命下求;亦有更多的人不知其所以然,却乐享其中,无法自拔。而这其中,又以南方人最为;而南方人却又以两广人为最。不知其所谓,只是知道,深明的一点便是,却情深千年,亘古永远。
自从有事以来,始终围绕脑海身旁的便是不间断的各色汤水,或浓或淡,或香或臭,或甜或苦······总是一番滋味,乐在其中。冥冥之中,我或许不曾认识的,也不知道它的名字,但就是命运缘分的悄然牵引,心,在那一刻,就无休止地动了。爱,就地缘起。
在目前为止的记忆以来,喝的更多更平常的便是鸡汤、乌鸡冬瓜汤、排骨冬瓜汤、排骨莲藕汤、蛋花丝瓜汤、紫菜汤、香菜豆饼汤,枸杞蛋花汤、蛇肉淮山汤、笋咸菜汤······不是很华丽油腻,只是小家碧玉的家常便汤,平凡却美味。真正的美食美味,不外乎受众大众化的美味,才是我们所追求与向往的,不是很繁复,便捷而时尚,才是汤的真谛。只要你想,便可以做到的美食,才是真正的食之绝味,食之精品。一人坐不成,两人坐有形,众人坐,不自美味。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喝万壶茶不如一杯开水,喝万杯开水不如熬一锅粥,熬万锅粥不如煲一锅汤。其中各种滋味,只有你才知道。如果你以为煲汤只是简单的食材,东北乱炖。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只是你以为的你以为,其中的种种玄学奥秘,除去简单的食材,更有甚多的是讲究。等待的过程是美好的。
鸡汤,顾名思义就是用鸡熬的汤,但我们更讲究的是用老母鸡,而老母鸡又以野生散养为最。加入石上流的清泉,辅佐以红枣,枸杞,花生。小火候慢炖一个小时,或者三四个小时,效果更佳。然而,也许是因为太常吃了,也或许是因为鸡汤会有些许油腻在汤面泛滥,我更喜欢用乌鸡煲的鸡汤,更甜美。一如普通鸡汤般,但在增加冬瓜,桂圆,八角,白豆腐入味,更是人间一绝。只见其汤色泽鲜明,汤清莹润,不油不腻,其味既有融入了冬瓜的清甜,又有乌鸡的醇香与鲜美,配以八角的清香,桂圆甜蜜,红枣枸杞补血,豆腐莹润,入味三分,很是滋润。轻轻的一勺汤汁入口即话,唇齿留香,念念不忘,既是灵魂升华,羽化登仙。
排骨莲藕汤又是一道常汤。炎炎夏日,又是一番消暑绝味。每年夏天,南方的莲藕长大成熟了。成千上万的藕出淤泥,见寻常百姓家。将刚挖出的新鲜的藕洗净,有菜刀切成一指宽,排骨小块或大块一同放进锅中,配以八角,油盐味精即可。中火熬之十五到二十分钟即可。一股泥土与湖水的清香迎面铺来,汤汁略微有些许红色,些许油,丝丝清甜,清脆可口。
枸杞蛋花汤,丝瓜蛋花汤,亦是消暑必备,夏季常菜。简单的蛋扣入,加一丝瓜或枸杞,或一丝甜,或一丝苦。清热又解读。紫菜汤,有一丝海的腥味,香菜豆饼汤,香菜迷人,豆腐清香。丝丝沁人心脾。
一箪食一豆羮,得之则生,弗之则死。古来今来皆是如此。而汤对于南方人而言,无疑也是水对鱼。日常的东西,久了久了,便成了一种习惯,而我,也早已分不清,是因为习惯还是喜欢。可是,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是好的。因为汤的滋补,美味,食之入髓,不尽满足。就算日日拆穿入腹,也是如此。汤之美味,无与伦比。
以前总不知,长大以后才明白,煲汤,煲的不紧紧只是一份食材,更多的是一份讲究。一份对火候的掌握,对时间的管理,对季节的明晰,对食物的精确,对气候的适应、、、、、、一切都需要了解,深知其内涵底蕴,有文化的厚泽,有日常的点滴关注,一菜一油,一盐一肉,季节的四季更替,汤汁的百转千回,究其变与不变,变的只是其中季节里交替的食材新鲜,不变的是那佐之以料,辅之的心情甜蜜蜜。味道还是一如既往的可口美味,入口竟享丝丝滑滑。其中,不言而喻,是千年江南水乡里不变的隔岸守望,时代在变迁,环境在改变,食材在丰富,而人也在不断流逝、、、、、、
在那变与不变之间,是信仰的传统守望,世世代代的薪火传递,子孙千千万,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湖水千年,根植南方的千年守望,只是静候,下一个花开,是汤花满园。论煲汤,论地域,论文化,是南方人的自豪。
煲汤的重要性,我不说,你便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