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我是博物馆爱好者,每到一地都会去逛逛他们的博物馆,特别是看了《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之类的节目后,就更对博物馆中的文物、故事着迷了。这次去广西,在广西民族博物馆整整逛了四个小时,一边看一边用手机语音输入知识点,希望成为海绵把想了解的东西都吸收进去。以下是整理的近2000多字的内容,可能会有遗漏和不足,给自己做个备份,也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多逛博物馆。
侗族铜鼓
春秋,炊具的变形,起源于云南,后传入广西,分八型都是以地方的名字命名的。铜鼓被当做乐器,礼器和权力象征。到了唐宋时期,又逐步恢复了乐器功能,变得更小,便于携带。通常用鼓锤进行演奏,鼓侧面的条纹被称为调音铲用于调节音色。铜鼓的锻造工艺有蜡制,沙制,泥制,都是用软性材料做出模型,再灌以铜水进行浇筑。
壮族文化展
壮族是全国少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占广西自治区总人口的32.5%。壮族的文字分为自创,会意字,也借汉字表意的。
壮族先民是岭南地区最早的开拓者,从远古先秦时期起就开始种植水稻制作,陶器驯化牲畜。
百色是我国古代对南方种族部落的通称,随着历史的发展,百色又逐渐分化成岭南的壮侗等诸多民族。
壮族的传统建筑叫干栏民居,用柱子打起房屋没有地基。
壮医是壮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从汉字六朝史壮医采用草药,角疗,灸法,针法等各种疗法治病。
壮族的传统作物为水稻。食物多为糍粑,粽子也会制作腊肉。
糖业是广西的优势特色产业,甘蔗可以制糖,甘蔗渣可以发电,做饲料,造纸,酒精等。鼻饮是壮族先民的一种饮酒习俗。
壮族的妇女服装上衣为斜襟式唐装为主,百褶裙为细褶,大管式便裤。色调上以蓝靛染成的青蓝或浅蓝色为主,服饰上会进行人工的刺绣,多在衣领,袖口,百褶裙的下摆处。头部的装饰是帽类或巾帕。壮族刺绣在造型色彩图案上体现了隆重的民族特点,画面朴实抽象。
在壮族的民间传说中,花神是生养之神。因此孩子的背带上会呈现不同的非鱼彩凤,龙骨,麒麟等图案,他们都藏在花中与花神融为一体,象征着万物生灵。
壮锦是丝绒和棉麻线为主的织布。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几何图形为骨架,内部填充动植物花纹结构严谨。
壮族传统的制银工艺,用在手镯,项圈,耳环发饰等处,壮族的信仰中,用白花比喻男人,红花比喻女人。
壮族蚂拐节流行于红河水流域,壮族把青蛙称作蚂拐,被因为是雷神的儿子,通过找蚂拐,祭蚂拐,葬蚂拐等形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歌圩3月3,刘三姐的传说,早见于南宋时期,后人改编和加工了他的传说刘三姐被誉为歌仙,如今的广西歌成海。
五彩八桂
八桂是广西的8个城市。广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拥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形。逐渐发展出了干栏式建筑和地居式建筑。是两大类型的民居建筑风格。壮族有280多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崇尚自然,重视伦理,具有防御意识。
桂东北的民居是典型的,南方天景,是院落民居,以砖墙和木质架构为主体,桂东南的民居以大天井砖瓦结构为主,三间两廊院落为主要代表。客家民居以大型围屋院落为主,重视防御功能。
霓裳羽衣
广西各民族以竹木麻等植物纤维作为纺织原料。广西各民族自古就有好五色衣裳的习俗,喜欢在领口,袖口,衣角,裙边等处绣裳织锦花纹。
壮族服饰尚青色。
广西高山汉族,胸前系挂绣花围腰脚穿绣花鞋。
瑶族重视头饰,大朵卓酷妆服饰,色彩斑斓,纹饰复杂,一边多刺绣织锦帽檐披肩,背带垂挂红缨。
侗族传统服饰一般以黑色亮布或黑青白蓝色棉布制成,色彩素雅柔和。重大节庆,男女着盛装带银饰,还有卉衣,披花肩的习惯。
苗族服饰,男女接待银耳环围度大,各支系居住地不同服装材质款式纹路有相似的,有的相差较远。
水族传统服饰多以青蓝两色为主,男子青布包头女子头包布帕,以马尾绣工艺最为盛名。
仡佬族服饰以无褶同裙为特色。
彝族服饰具有地域差异,白彝,红彝,黑彝之分,白彝男戴头巾,女包头帕。黑彝男扎英雄,结女盘头包头巾,红彝女扎头巾喜欢戴银项链,银项圈。
京族服饰清新雅致。男子剪短发,穿对襟长衣窄袖。女子穿紧身高叉长衣。
刺绣艺术
平绣的特点是单针单线针脚排列均匀,丝路平整。
剪贴绣是先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图案,把剪纸图案贴在底部上,再用各色丝线在真的引导下覆盖图案有一定凹凸立体感。
锁秀是古代最早采用的针法图案,如同锁链般圈圈相套。
编绣是将丝线分三股编成辫状丝带后再将其一纹样轮廓弯曲顶峰固定于底布上。
打结绣又叫结子绣,三股丝线每一针打一结,构成点状纹样,多用于花蕊眼睛等处,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堆绣是按变速的方式,先用丝线织成,变再一纹样皱缩,弯曲盘绕图案,特点是粗犷厚重,立体感强
。布贴绣,先用织物剪裁,出纹样后缝制在底部上,工艺简单,块面鲜明。
锦是由两组或两组以上彩色经线或纬线织成的重组织提花织物。
瑶锦,以棉线做经,彩丝做纬,图案多为方形,菱形,三角形等几何图案。
苗锦,以棉线做经,彩绒做纬,两方连续或四方连续为主,多花鸟,虫蝶。
侗锦,分为素锦和彩锦。素锦有白色棉纱和黑色或蓝色棉纱组成。彩锦以白色棉纱和彩色丝线组成。
匠心神韵
左江流域的岩画主要出现在战国及东汉时期,内容多与民俗信仰有关。
广西木作主要分为木作建组和木作家具两部分,广西木作起源于构木为巢,后发展为各式干栏建筑,以及生产生活交通工具等。侗族的风雨桥,鼓楼,以杉木榫卯结构衔接,不用一钉一铆,层层支撑而上,飞檐翘角,谓为壮观。
广西各族喜欢使用各种族竹篦或者利用藤,草,芒,水葫芦等材料编织或制作成各种生活用品。
草龙是广西龙胜侗寨的一项独特的传统工艺品。每逢重大节日,侗家人会举起草龙或草狮子。
民间绘画,剪纸。临桂汉族的三体化,靖西壮族的剪纸和金秀瑶族的宗教化各具特色。三皮画取猪皮,牛皮,树皮为画面,墨韵厚重,色彩粗犷。
广西境内主要有石雕,木雕,竹雕,背雕,角雕和女宿等,多采用浮雕平雕镂雕和堆塑等技艺。各组雕塑引起文化传统和艺术风尚的不同,各具特色,栩栩如生。
民族风情
月也是三江,龙盛等地,侗族流行于昼夜间的集体做客,习俗期间会举行赛留声唱大歌,演侗戏的活动。
芦笙踩堂舞,苗族吹奏芦笙,以舞蹈配合的集体节日舞蹈形式。
花炮节是侗族及部分壮汉瑶淼哥佬族的传统节日,多余春季举行,主要活动是抢花炮。头炮寓意人丁兴旺,二炮寓意财源广,进三炮,寓意加官进爵。被称为中国的橄榄球。
京族哈节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庆,分为迎神祭神,入席和唱哈,送神四个程序,一般为期三天或7天。
生育习俗,广西各民族举行各种各样的礼仪。屋子人家有求花安华培花架桥等风俗,生子,人家有三朝满月,周岁起名的习俗。
壮族瑶族在外孙满月时,外婆会送上秀智精美的背带,希望外孙健康成长,福气多多。
种十八杉,小孩出生后,父母就会在山上为其栽种几百棵杉树作为纪念,18年后孩子长成后山树成材,可作为婚嫁起屋之用。
侗族行歌坐夜又称情歌坐月,走寨,走姑娘是年轻男女进行社交谈情说爱的方式,晚上侗族姑娘结伴在屋里做活客栈,男青年弹着琵琶,吹起芦笙,前来拜访对歌互诉衷情。
抢彩蛋。南丹苗族青年所有恋爱的方式每逢3月3,苗族青年背上几十个染红的鸡蛋,碰到心仪之人就想方设法抢夺手中的女孩彩蛋。
广西传统乐器类型齐全,包括体鸣乐器(铜鼓),膜鸣乐器(黄泥鼓,跳盘王时使用的,鼓面上涂抹湿润的黄泥调音色),气鸣乐器(芦笙)和弦鸣乐器(京族的独弦琴)。
广西民间艺人依托歌舞表演,民间传说和祭神仪式讲述故事,表演生动活泼。比如桂戏,琵琶歌,鱼鼓表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