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投诉风暴下,一家商铺如何化险为夷?

案例背景:一次突如其来的侵权通知

在淘宝平台上,一家主营汽车改装配件的商家,近日突然收到了来自平台的违规处罚通知。平台显示:因被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知识产权编号73625161名下的“小米”商标进行投诉,理由是“商标权-不当-不存在此样式或型号”,平台初步认定为违规行为,若申诉失败,该商品链接将被删除,且每条链接扣除6分,对店铺活动报名等影响巨大。


商品说明:卖的是配件,不是品牌商品

回头检查商品信息,该商家出售的是一款适用于小米汽车的改装配件,并非小米品牌官方产品。链接描述、图片及产品说明中均无暗示商品为小米出品,且明确标明“适配小米车型”。然而,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小米品牌方对于“涉及自身名称”的链接集中发起投诉,波及面极广,甚至不少描述中仅提到“小米”作为适配参考的商品,也一并被列为侵权对象。


高压投诉下的反击与转机

面对突如其来的处罚,该商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积极沟通。在事实清晰、描述规范的前提下,逐步争取投诉方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误伤型投诉在近期频繁发生,多个商家也都经历了类似遭遇。最终,在商家坚持不懈的争取下,投诉方撤销了投诉,平台也正式恢复了该商品链接,同时撤销了对应处罚与扣分记录


案例启示:规范经营仍可能“中枪”

本案反映出,当品牌方加强对商标使用的管理时,即便商品合规,也有被波及的风险。特别是在商标维权行为趋严的大背景下,平台商家更应细致审查产品信息表述,保持清晰、准确,减少潜在争议空间。这一次,商家得以顺利“翻盘”,但整个过程并非偶然,更是一场基于事实与坚持的合理抗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