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深度分析过自己想做的事情,折腾两个多月,想去尝试不一样的事情,不断逃离自己想做的事情,去看看自己喜欢的领域以外的世界。
不断逃离,时不时回头凝望那个点,不断左看右看向前看,没有心甘情愿的在某一个点停留。不断观望,但是没有试错的勇气,从不肯开始。回头再看一次,两次,三次……数不清回头看了多少次,还是选择相信自己原来的感觉。
纷扰繁华,选择太多。信息不对称,每次考虑的机会成本让人不断尝试、观望。却不曾有开始。
沉没成本让人难以做出新选择。
还是,忠于自己。“human,你来开导一下我吧。”“做选择不应该是随心的,而是奔向现实的。”好友这样对我说。这个好友总是带给我不一样的观点,让我得到新的启示。但是,不妥协吧,做回自己想做的。这个不妥协,我曾经用尽力气去逃离,去找更丰富的一个“现实的决定”。
纷纷扰扰,原来想去的一隅早已在。双学位的原因,一直在学校修课程。为了秋招,尝试过一个人连夜坐六个小时的大巴到面试的城市,拖着行李到面试地点;修改和完善不下50次的简历,机会都去了到学校秋招的宣讲会和招聘会,无论是上课还是准备考试和写论文期间;打印了无数次简历。终于修完所有课程后,又刷了无数个招聘信息,收到面试通知立刻赶往面试的城市。
整理思绪,惊喜发现自己想做的事情。offer拿到了一些,每次都深刻纠结,最终还是放弃了,没有开始。离开只有考试和上课的高中,开始逐渐在不断认识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兴趣、能力所在。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迷茫、不安、焦虑的过程,为此我尝试了很多的活动,自主策划了很多项目,做很多的事情,去观察和确定自己想做的。这些活动和自助策划的项目,还有自己平时关注的话题、信息带给我很大的启示,在秋招一次次的宣讲会和招聘会上,我不断在“学校和社会的边缘”碰撞着,一步步脱离学校,去触碰这个社会。对社会形形色色的工作不断了解后,我在2016年12月初,也就是拿到最想做的工作的offer后,做了一个深度分析,原来我最想做的,已经出现。
就好像,突然想说,想去听阿中和好妹妹乐队的演唱会。简单,轻轻的一句。
写于2017.02.09,春节过后,还未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