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一个词“松下喝道”,查了下,该成语最早见于唐代李商隐所著典籍《杂纂》。
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完整收录了《杂纂·杀风景》的六项内容:"清泉濯足,花上晒褌,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
明代黄允交《杂纂三续》新增"花间喝道"等同类条目 。
《杂纂》记载的六大煞风景行为均发展为独立成语:
清泉濯足(污染自然)
花下晒裈(俗物碍雅)
背山起楼(遮蔽景观)
烧琴煮鹤(毁坏珍物)
对花啜茶(不解风情)
松下喝道(静林喧哗)
《杂纂》作为现存最早的歇后语词典,语言通俗浅近,收录"必不来"等后世惯用语雏形,形成"一引多释"的结构特色。该书采用纲目分类法编成四十二纲、四百三十余条,以歇后语形式记录民间习俗与处世箴言。
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序例》将"杂纂"定义为"摘比之类书,词人之杂纂",郭沫若在《<管子集校>校毕书后》亦指出其"杂纂成书"的编纂特征。
--猫学习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