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医道真(一千七百八十八)

揆度谨严之理,圆通活变之法,精当灵验之方。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者,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伤寒五六日,邪当传里之时,头汗出,微恶寒者,表仍未解也;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邪结于里也。大便硬为阳结,此邪热虽传于里,然以外带表邪,则热结犹浅,故曰阳微结。

脉沉虽为在里,若纯阴结,则更无头汗恶寒之表证。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不上循头,今头汗出,知非少阴也。与小柴胡汤以除半表半里之邪。服汤已,外证罢而不了了者,为里热未除,与汤取其微利则愈,故云得屎而解。

大便硬谓之结,脉浮数能食曰阳结,沉迟不能食曰阴结。此条俱是少阴脉,谓五六日又少阴发病之期,若谓阴,不得有汗,则少阴亡阳脉紧汗出者有矣。

然亡阳与阴结有别,亡阳咽痛吐利,阴结不能食而大便反硬也。亡阳与阳结亦有别,三阴脉不至头,其汗在身;三阳脉盛于头,阳结则汗在头也。邪在阳明,阳盛故能食,此谓纯阳结;邪在少阳,阳微故不欲食,此谓阳微结,宜属小柴胡矣。

然欲与柴胡汤,必究其病在半表而微恶寒,亦可属少阴,但头汗,始可属之少阳而勿疑也。上焦得通则心下不满而欲食,津液得下,则大便自软而得便矣。此为少阴、少阳之疑似证。

此为阳微结者,阳气不能随经而散,故郁结不舒,非药误,即迁延所致,亦坏证之轻者。以上诸证,有表有里,柴胡汤兼治表里,得汤而不了了者,以有里证故大便难,必通其大便,而后其病可愈,其通便之法,即加芒硝及大柴胡等方是也。

此证尝见有作阴寒而施温热,以致大逆者,盖因其恶寒,手足冷,脉细而沉,不究其证之始末由来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