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这本书是梁思成先生带领他在营造学社的同事们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对全国两千多个古建筑项目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写成的一部较为系统的论述我国建筑发展史的专著。在完成这本书期间所遇到的难以想象的困难还有背后的故事都在林徽因的那本传记里记录了。所以我一边读着这本书,看着书上他们拿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照片和勘测资料,一边又拿起了《林徽因传》。感觉跟着林徽因陪梁思成又走了一遍作者的心路历程。第一觉得读这样的专业书籍居然不是那么晦涩难懂了,虽然还是有着不少的专业术语。更能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也能理解这本书为何会有一些作者所说的遗憾了。

      林徽因和作者持着相同的观点,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这代表着我们文化的衰落。作者所处的四十年来,几个通商大埠,如上海、天津、广州、汉口等,曾不断地模仿欧美次等商业城市,这些建筑不含有丝毫中国复兴精神之迹象。所以作者研究古建筑提炼出其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建筑。作者说“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幢、明清的牌楼,以及零星的碑亭、泮池、影壁、石桥、华表的布署及雕刻,并加以聪明的应用。”林徽因说“艺术创造不能脱离以往的传统,艺术上的发展创新也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即使接受外来艺术的影响,也仍然要表现出本国的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唐宋的寺塔,都是来源于印度,但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就形成了中国的风格。”梁思成从美国学成归来时,一定冥思苦想如何运用现代的建筑技术材料的基础上发扬出我们民族的艺术特点。正因为有着对古建筑的深刻的研究和他自身的使命感才能创造出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样有着我们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

      说点这本书上令我印象深刻的三组图片吧,第一组是林徽因与佛光寺的佛殿施主宁公遇的合照,林徽因仰望着寺中的唐代佛像,林徽因爬上梯子测绘唐代经幢。而唐代木构保存至今的唯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一处而已。作者和林徽音对唐宋建筑的喜爱,在我所读的两本书中都有写到,林徽因传中对他们在这座大殿的主梁上发现字迹写的更为详细,也更能感觉到他们的兴奋。但合照看上去林徽音并不兴奋,甚至有点难过。林徽因传上说是临走前念念不舍时拍摄的。出了五台山他们就得知了七七事变的爆发已爆发一星期了。抗日战争期间发现了这样的宝贵的心爱的建筑遗产,先是兴奋高兴而后是担忧这建筑能否安然无恙吧。不知今天这佛光寺会是什么模样了。很想去看一看。

      第二组照片是河北正定县隆兴寺转轮藏殿转轮藏经书架,为宋初原物。照片上看有部分损毁。心痛之余,叹其斗栱式样之繁复精美。

      第三组是河北景县的明洪武年间所建的开福寺大雄宝殿的藻井,殿内藻井于斗八之上以交叉斜栱构成螺旋顶,至为精美。比起太和殿那雕刻着金碧辉煌的龙图腾的藻井,我更爱这体现明代匠人技艺的螺旋顶,不会因为一条金龙而被吸走所有的目光,让人忽视了那繁复的结构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实在叹服古人的智慧和手艺的精湛。

      当然在这本书的最后的附文中,梁思成自己也觉得略有遗憾的是,第一,为了节省篇幅而用文言,引经据典时,只用原文而不再加解释,给读者增加了不便。二、有许多建筑,因缺乏文献资料,单凭手法鉴定年代,以致错误。

      我认为这本书的这些遗憾应由后人去完成,梁思成已经做了那个时局下他所能做的一切。可惜至今未有人将这本书中的遗憾做修补。希望将来有精通古文的建筑学者可以完善这本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无聊之中,又复习了一遍前任3 影片中的林佳选择跟孟云分手,赌气的她来来回回的从客厅到卧室,拿了三遍行李箱,却没有一...
    糖果罐里好多颜色95阅读 938评论 1 13
  • 每天一导图,有些小的细节还是不会处理,努力学习中...... 今天学习总资产周转率,每次学习,也都默记一下以前学的...
    刺儿460阅读 736评论 1 1
  • 潮起星落, 车过血流。 伫于阴云之下, 伫于寒风之中。 空虚的娱乐, 死寂的沉默。 我已失去, 那些我本应拥有。 ...
    点火燧石阅读 1,047评论 1 12
  • 伴着微微的风,学员们早早地起床训练,即使天气炎热,也掩盖不了他们心中的斗志,唱着斗志昂扬军歌,开启了新一天的训练 ...
    比心_96b7阅读 481评论 1 0
  • 分娩号称“天下第一痛”,而剖腹产虽然可以减轻分娩的疼痛,但是产后伤口的疼痛也是在所难免的。要怎样才能减轻剖腹产后的...
    符成堂阅读 76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