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谈教育:中国的教相当好,中国的育相当不够;知识是可以传授的,但人生的智慧需要唤醒。一个优秀的老师能够唤醒学生的智慧。马云说:“老师最重要的职责是发现人,每位老师都有机会点燃别人心中的灯。”“教育教育,不仅是教,更在于育。”
而我们的老师,该由谁唤醒?这次校品中国“三明教师”培训之数学教师技能提升培训,对我来说无疑就是一次唤醒之旅。
武维民老师的《单元整体把握下的教学设计》,让我发现教师不必“照本宣科”。可以对教学内面容进行整体分析整合重组,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体作为本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吴老师唤醒我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思考。
周建新老师的《怎样让平常孩子变超常》,让我发现数学课堂也可以这样好玩,数学知识可以这样有趣。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才是符合孩子认知规律,让他们充满探究热情的数学。周老师唤醒我对数学课堂的重新思考。
任敏龙老师的《中小衔接视野中的小学数学教学》,让我体会到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善于思考,把握好教学的广度,为学生的中小衔接打好扎实的基础。任老师唤醒我对数学知识衔接的重新思考。
常乐老师的《数学是生活的一扇门》,提出三明教师即“明白自己和孩子”“明白生活和工作”“明白教育和生命”的老师,让我重新思考怎样升级教育工作、规划教师职业、助力学生成长。
几位专家老师用他们的人格魅力、专业素养深深打动了我,也带给我许多启示。
1.仔细研读课标,了解各单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不同学段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是有效备课、上课的前提。
新课标既是教师教学的指向标又是教学的一把尺。把课标和教科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研读课标能帮我们把握教学中要培养的核心知识、核心概念、核心能力。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对数学课程、数学的本质、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数学教育评价、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作用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而且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师的知识面,深化对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强化改革意识,增强自信心。学习课裎标准不仅对教师的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提高从教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2.教师接触最多的便是孩子,所以教学也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进行,明白孩子们的思维,从兴趣出发,尊重他们爱玩的天性,让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更有助于学习。
比如周老师提到的“欺骗式学习法”。在教学中,应该把课堂气氛营造为轻松愉悦的,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数学,让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好玩、有趣,可以动作对应--算式,算式--语言,数形结合,抽象—具体—抽象,同时多鼓励孩子,不要只夸孩子聪明,而是夸具体,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孩子就更容易学习。
另外,周老师还提出“数学需要看得见,摸得着”,孩子每个知识点的习得都需要经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亲身去经历,通过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来体验过程和得出结果,对于学习的新知,要及时反馈、当堂反馈、及时纠正。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我们不能崇尚自然,任其自由发展,要抓住关键期,环环相扣。
3.明确自己所要成为的人,才能有努力的方向,才会更有动力。 职业提升靠的是自己,他人的要求我们可能当做任务去完成,而当自己真正的愿意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时,我们才可能做得更好,所以要有提升自己的认识。
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没有教师的快乐,就没有学生的快乐;没有教师潜力的开发,就没有学生潜力的开发。
教师是平凡的,但不应该是平庸的。我们应该成为人格魅力型的教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最有教育意义的,不是客观知识,而是教师自身,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宁静的沉思,潜心的创造,爱心的奉献,执着的追求,从容的表达,启迪智慧,张扬道义和公正的人格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就会成为学生人生价值的生活准则的象征。所以让我们改变教学行为和方式,和学生一起在趣味数学课堂中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