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少年》这本书是一次在逛豆瓣的时候看到的,那种存在矛盾体的事物对我有天然的吸引力,所以看了这本书第一眼,我就加入了购物车。它的作者秋微,是作家,编剧,主持人,曾出版《懒得哭》、《流言流年》、《狗脸岁月》等作品,主持《城市日记》、《相约东南》、《今晚聊什么》等电台及电视节目,担任大型景观剧《红楼梦》编剧。
这本小说描述的是70后的成长怪现状,读起来虽然事件不完全一样,年代上存在差距,但心理却丝毫无差。虽然相隔两代人,却依然能够发现书里写的,就是我们自己。与他们深一脚浅一脚的成长相比,我们无惊无险的成长也有着同样的孤独与拧巴。当我拿到这本书时,看到封面上一个绑着麻花辫,穿着红裙子的小小女少年,以孤独、忧郁的神情伫立在墨绿色的田野时,心中某个柔软的地方就已经被轻轻的击中。
秋微不是浪漫主义作家,她的语言是生活化的,现实、犀利、幽默。因为真实,所以很容易被感动;尽管幽默,却有种鼻子酸酸的感觉;它表达的我们都懂,却又无法言表……
小说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小城中的典型家庭故事。这是一个四口之家:父亲梁朝伟,母亲陈萍,儿子梁小飞,女儿梁悠悠。以小女孩儿梁悠悠从5岁开始的经历向读者铺开了这个女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历的那种姹紫嫣红,鸡飞狗跳,车水马龙掩映下的孤独,以及那种南辕北辙,隔靴搔痒,驴头不对马嘴式的爱,充满了乱七八糟与生机勃勃。
悠悠生活在一个普遍缺失父爱的年代,也是那样的一个时代,造就了这样一位女少年。在体会不到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是一个小孩子最大的伤痛和悲哀。大人们总是打着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一切都是因为爱孩子的幌子,给予他们有意无意的贬低和打击。悠悠在自己家里丝毫感受不到温暖和爱意,她没有被认真对待过,没有人真正考虑过她的需求、她的思想、她的尊严,甚至她是否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
幸运的是,悠悠还有一个叫闰爸的人,虽然不是悠悠的亲爸爸,虽然仅仅在闰爸家生活了一年,却给了悠悠真正的父爱。成年之后的悠悠回想那段日子,总是散发出只有童话中才有的美丽馨香。她的闰爸总是蹲下来和悠悠认真的说话,总是夸奖在悠悠亲爸亲妈看来是错误和缺陷的特点,在获知悠悠偷偷翻大人的口袋拿钱时,巧妙的保护悠悠的自尊心,没有生气更没有责备,而是蹲下来对悠悠说,以后,无论想要什么,闰爸都会给她买来,还在悠悠不知道的情况下,把一个六岁半的孩子写的诗歌偷偷地拿去发表在报纸上,悠悠的梦想在闰爸手中毫无征兆的、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被放飞。他总是那样踏踏实实的把手边的事情做好,他不在乎外界的一切评价,只要妻儿感觉幸福就是他最远大的理想。
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父亲。在我的记忆中,他一直都是严厉的、不苟言笑的,很少表扬、鼓励,在我做错事情的时候,挥下巴掌揍我的那个人。我记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眼前浮现出来的父亲的形象都是我挨揍的画面中那个严肃冷酷的父亲的面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充满了不安全感。长期的压制和否定教育,导致了我有着非常强烈的补偿心理。那时候叛逆却期待被认可,性格乖张却脆弱,常常编造晚回家的理由去应对我爸的质询,不顾家人反对去早恋,只是因为男生是一个性格温和而又懂得尊重别人的人……那个时候的我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什么,但却非常清楚地知道将来不要什么——一个像我爸那样的人生伴侣。
那段时间,每当我独处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委屈在悄悄蔓延和滋长,生活在我父亲的否定和挑剔中,从来没有感觉到过生命的新鲜和活力。随着我与自己不断和解,与我爸的不断和解,童年时的心结也逐渐被解开,但对与我有类似童年的人,我还是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惺惺相惜之感。当我看到女少年悠悠父母的冷漠时,我愤怒;当我看到她有了闰爸时,为她庆幸;当我看到她开始与父母和解时,为她骄傲。
看了塞林格的童年,看了王朔的童年,看了王小波的童年,再反观自己,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要经历时代的禁锢,家庭的禁锢以及自我的禁锢,然后我们反抗,我们挣脱,我们成长。此后,那种天蓝树绿东方红,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桥段还是会激发出我们说不清的某种五脊六兽的情绪。并不是矫情,只是有些时光不太会被忘记!
我相信每一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位女少年,发生过各种各样的故事,很多事情在随着我们逐渐长大的过程中被不断谅解,我们也开始与周围的人,与这个世界和解,或者还有一些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一不小心被我们忘记,但这就是时光带给我们的熟悉而又拧巴的成长,带着点成长的阵痛,还好,有惊无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