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只有人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的情绪才会变得特别不好,这是一个核心,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需要?是我们应该去重视的东西呢。
我们情绪背后,我们到底是需要什么?你可以去探索,这个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挺重要。
【案例】完成主题是:我看到的他的需要的行为+需求清单。简述生活、工作中他人的行为,并从中挖掘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
以前儿子读小初高的时候,比如他在读高中的时候,因为他玩游戏的瘾比较重,在家里我觉得父母说他没有起到好的效果,我也非常着急,所以就告诉他的班主任,希望班主任能够引导他少玩游戏,结果他在班主任面前假装态度很好,一回来就跟我生气发飙,说我在老师面前告状。后来有段时间他玩游戏玩的少了,我又不小心把这个反馈给了他班主任,结果他班主任又在班上表扬了他,他回来也很生气,跟我怄气不做作业,第二天也不去上课,他说跟我说个多少次了,他是一个不喜欢出风头的人,不要总是把他事情跟老师说,后来又有一次他抱怨班上的空调效果不好,有个什么键坏了,学校又不修,本来以前他们在原来的教室学校是要他们班所有的同学自己出钱买的新空调,结果只用了一年,现在又换了教室变成了旧空调,说学校怎么怎么赚学生的钱。我看他这么跟我说,又是高三了,我也担心对他学习有影响,我就只好偷偷的跟他班主任反映了情况,并没有说学校的不是,并告诉他班主任千万千万不要说是我说的,结果第二天班主任去检查空调,问同学是不是有个键坏了,我儿子就知道肯定又是我跟老师反映情况了,回来又是发飙,生气,不做作业不上课。说我每次都把他告诉我的事情我总是跟老师说,跟我说过很多次了,不要跟老师说,我总是不听,现在他不做作业不上课不是他的问题,是我的问题。天啦!当时真的是心急如焚,要高考了,还总是出现这种事,总是不理解为什么他这么敏感?这么在意?我的想法只是多跟老师加强联系,关注孩子的心里动态,这没什么呀?别的孩子对这种事都没有那么在意的呀?为什么我的孩子就这么在意呢?总觉得他这样子不好,百思不得其解。
现在对照这个行为背后的需要,我的儿子是不是只是需要我被倾听被理解,尊重我和他之间的约定不告诉老师就行了,只需要我给他这么一份信任感,而不是需要我去帮助他解决问题。他就是用他的不做作业不上课表示他的反抗,希望我记忆深刻。
【其他感悟】
那在非暴力沟通中有个案例,我们看起来我们的生活中都是为了自己的需要再争取,但实际上我们在谈话的时候往往都是忽略掉自己的需要,尽管去放任自己的情绪,什么叫放纵自己的情绪呢?
我们要去了解每一个行为背后的需求,但是你知道这个里边最大的难度是什么呢?难度是你自己也会有情绪,难度是你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当你自己的那个情绪上来了,那个火上来了,你得首先学会接纳和关心自己的需求,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