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两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晚上睡觉前,孩子被蚊香烫到了手,孩子躲在一处擦拭,却没有告诉妈妈。妈妈想上前查看下,孩子立马把手藏到背后不给看。我想孩子一定是害怕妈妈会怪他,所以宁愿自己忍受着疼痛,也不要妈妈的安抚加责怪。教育家孙云晓说,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底线是,当孩子遇到麻烦或危险的事情时,看他是否敢于告诉父母。所以说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保证父母权威的基础。
很多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自己打得、骂得,别人就是不可以。但实际上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打骂远甚于其他人。在我看来,父母频繁和严重的打骂将对孩子人格发展、性格养成所造成的伤害也远甚于他人。试想一下,在那么天真单纯的孩子心中,父母和家(尤其是妈妈)才是孩子最后的安全堡垒、温情港湾,如果这个都不存在、不确定了,孩子的安全感和尊重又能安放在何处?都知道打骂孩子不好,冲孩子发脾气,会压制孩子的天性、泯灭孩子的灵性、同时也消减了自己的福分,更有甚者会导致一些生理上的疾病。有一部分自闭症的孩子,并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遭受过严重的心灵创伤所致。有的家长说,我不打他,我凶他,我瞪他总行吧。经常被父母严厉眼神对待的孩子,也许不敢再和别人有太多的眼神交流,目光开始游离和躲闪、神情也变得焦虑不安起来,注意力难以专注(实际上目光对视是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项之一)。孩子的感受有时比大人更细腻,道理很简单,孩子小,接触到的外部世界有限,因此他们的关注力更集中、对爱的需求更执着,所以很多孩子宁愿找打也要赢得父母的关注。实际上细心的妈妈们应该有观察,只有当孩子感受到了足够的稳定的爱和安全感,才有可能主动离开妈妈去积极地探索外面的世界。长期遭受父母责难或打骂的孩子长大后也许会有两个走向,一个是向外的叛逆,一个向内的自卑。这一点早就被无数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论证过。
我童年里,我父亲从没有打骂过我,所以我也很注意这点。但说实话,我也有打过孩子的时候。比如当我抱起孩子,孩子一声不响的摘掉我的眼镜,然后把它丢到地上的时候,我气不打一处出,掀起孩子的屁股就猛拍几下也是有过的。但我很留意一点,就是我不会怎么凶他,也不会用色厉内荏的的眼神、神情对待他。而且每次等我平复下来的时候,我会跟孩子道歉,再次跟他讲爸爸的眼镜不能丢,丢了我就看不见他了。
我想父母经常感到最难过的不是父母付出多少,而是当父母希望对孩子有所要求时,有时孩子不仅不能理解和配合,甚至用哭闹、执拗来抗拒父母,这让很多父母束手无策,有的妈妈时常会感到付出的辛劳没有一点回报进而感到沮丧。我的感触是,这其实很考验父母的耐心和智慧的。孩子有一次吃饭时间到了,妈妈喊孩子去洗手吃饭,孩子磨叽不动。妈妈再叫嚷了几次,孩子还是无动于衷。最后妈妈火气越来越大,连吼带凶,孩子也没有挪动过脚,只是在暗地看着妈妈。我蹲下来问孩子,你是不是不饿,不想吃饭,孩子点头说是。我说了好吧,既然你不吃饭那你就坐到旁边去。然后我和孩子的妈妈就坐下来愉快地吃起饭来。我们一边吃饭,然后一边说着话。过了一会儿,孩子大概无事可干,玩得没有乐趣了,就跑到我们的饭桌前,抓起一块菜就往嘴里送,我赶紧拦住孩子,乘机跟他说,要吃饭就自己先去洗手,然后孩子就乖乖地去洗了手。还有一次,孩子洗完澡在床上玩,不一会儿就光着脚下床到处跑,孩子妈妈说孩子感冒还没好,大冬天里不可以光脚下地,便立马喊孩子去穿鞋子,可孩子视若睹闻。我就走过去抱起孩子,转了一个圈再停下来,让孩子的两只脚稍碰触到他的鞋子又收起来,然后逗孩子说,你穿不着啰。然后我继续抱着他又转了一会圈再停下来,孩子就努力尝试着要去穿他的鞋子,最后他终于够着了鞋子,立马开心地把自己的脚套了进去。所以孩子很多时候很微妙,孩子也许是在试探妈妈的爱有多深?容忍底线到底有多低?这或许是孩子的执拗敏感期,是他自我意识的崛起,家长其实可以偶尔由着他们的一点,让他偶尔有一点小小的成功感,只要孩子的这些体验到位了,孩子心满意足了,就不再在这些方面和你较劲了,孩子也就能渡过这个敏感期了。父母如果一味地试图强迫孩子立马全部按照自己的意愿,很有可能和孩子抗上了。
当然有的时候,孩子还是不愿意吃饭,或想着要人喂,或者想着要吃零食。这有可能是孩子想试图通过吃饭来控制父母,孩子可能真的不饿,也可能没有孩子喜欢吃的菜。那么孩子真要不吃,就不吃呗,一餐不吃有能怎样。父母只要少给或别给其他零食,可是试试一两次,一直饿到下次孩子自己想吃的时候为止。有的妈妈很烦给孩子喂饭,一边喂着孩子,一边是孩子不领情,然后妈妈们试着用各种软硬兼施的套路,比如说孩子你要是好好吃完这碗饭就给你什么奖励(实情基本不会兑现),你要是不吃我就告诉哪哪个老师(似乎一下子就把老师塑造成一位恐怖的角色)。很多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在幼儿园还能自己端起碗来自己吃,但回到家中就非要爸爸妈妈喂才肯吃,可能还会在饭前饭后,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零食。说起零食,有的妈妈会说了哪家没有零食,好像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零食就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样。
我并不是完全反对给孩子喂饭或给零食,当孩子生病或其他不舒服的情况,父母还是可以酌情喂饭或给予零食安慰的。当如果孩子吃饭难的问题很严重,或者很依赖零食了,父母就要开始注意控制了。我带孩子的时候,就很少给孩子喂饭。有时孩子不怎么吃饭,我就带孩子去外面玩耍、多活动以消耗其体能。孩子可能不一会儿就说饿了累了,一会指着不远处的路边小摊问是干什么的(孩子很聪明吧),还撒娇欲哭地想要我去抱他。一般家长可能考虑给孩子买东西吃或者抱起孩子,我就试过有一次跟孩子说,你要饿了,那我们就走快一点回家吃饭,妈妈做好饭在家等我们呢。然后我继续说你今天的表现不够棒,所以爸爸现在不能抱你,不过我现在可以给你一个手指头给你拉着,等下你表现更好了,我就给你两根手指头牵着,等你真要走不动了,爸爸再考虑要不要抱你。然后那次孩子不仅没有要我抱,还立马加快了脚步。我经常给孩子妈妈讲,孩子不好好吃饭时,你要多给孩子反复讲,吃饭时间到了就应该洗手吃饭,而且吃饭是他自己的事情,不能老是要妈妈喂;你吃饭时候没有好好吃,就要自己挨饿。所以我想,那些经常烦恼于给孩子喂食的妈妈,其实你们要是心甘情愿的,那你就继续享受着吧,不要再有怨言了。(作者:大鱼 微信号:xsherry 公众号:大鱼小星 原刊发本人公众号, 转载请保留完整的作者信息)
注:《我的育儿心经》原内容计划为上下篇,经网友反馈篇幅过长,不利阅读,现拆分了三部曲。这二部侧重于孩子的喂饭及执拗话题。第三部侧重于如何引导孩子情绪,如何表扬、批评,关于延迟满足,家庭关系等话题。谢谢你的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