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萨根,达里奥,雷,托夫勒,和布考斯基等五位老师在一起,讨论世界移动的方向。
1
达里奥老师说:
方向是回到1937年(Back to 1937)。
我相信历史总循环,经济现象皆有因果。
1937年,是大萧条后第八年。2017年,是金融海啸后第九年。
1937年,危机核辐射感染的实体经济细胞,成片显现。远看在复苏,近看没有接力棒。2017年,短期化疗,QE刺激,旧力已尽,新力未生。大家都在"推绳子"(Pushing the string)。
1937年,宽松结束,联储过早紧缩,周期再度逆转,带着整个世界从复苏再进入衰退。2017年,加息缩表,世界准备好了吗?
整整一年,我像唐僧一样,不断提醒,唠唠叨叨,因为知道我们的认知能力没进化好。
我们的认知,就像那个逗猫视频:
窗玻璃取下,咪跑来,用爪探探,空的,一跃而过。二三次后,咪不再探了,直接跃过。这时将玻璃重新安上,一个傻咪撞窗的视频就做好了。人也如猫。
在赌场里更明显:
一颗小银球,一个大转盘,前八轮全停在黑格,您会怎么想?下回轮也该轮到红格了?赌场也知道您会这么想,于是每个赌桌前列出最近几轮结果,帮助您自己骗自己。结果呢?黑红概率依然各一半。
我们的认知,不愿相信过去的统计对未来没有参照性。它有“昨天依赖症”,喜欢相信今天跟昨天一样,明天跟今天一样。它会反复,进一步退两步。它爱温水煮,看未来风险时,喜欢把眼睛放在后脑勺。
更糟的是:
它还有欺骗性,会看到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拒绝接受让自己不爽的证据,易受人影响。
1937年,二战阴影放大,民粹思潮兴起,所有人开始怀疑民主。2017年,美国社会分裂,曾被奉为典范的“橄榄型”(极端少,中间派多)的社会结构,变成“哑铃型”(Alt-left、Alt-right、都以Alternative truth为指导)。
我们的认知,易激,易被煽动,易极端。
2
卡尔萨根老师表示同意:
我二十多年前写的《魔鬼出没的世界(The Demon Haunted World)》,跟最近发生的事情真是绝配。在这个到处是神仙的时代,你们需要我。
萨根老师翻开自己的书,读了两段:
当一个国家:
经济靠服务和信息;关键制造业滑落他国;尖端科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代表大众利益的人不知所云;大众自己面对权威失语;批判思维退化,辨别真伪不再重要,感觉良好即为真…的时候,她便在不知不觉中退回迷信和黑暗。
人民逐渐"钝化",是信息来源被慢慢腐蚀的证明。一切按格雷欣法则运行,“劣币驱逐良币”。人人庆祝无知(celebration of ignorance)。
随便翻段历史,重蹈覆辙,飞蛾扑火,随处可见。遇到异类,纵然差别微小,也会恐惧抵制。这个时代的人们,情绪按键人手一个,一触即发,如火山喷发。只要那个合适的人出现,遂集体失智,不管对错。
3
难道我们判断力丧失?智力退化了?
雷•布莱伯利老师说,很有可能。要想将这种可能性视觉化,请读我的《华氏451度》(Farenheit 451)。
书中的“正常人”:精神生活全靠家里那面立体电视墙。屏幕中荧光闪闪的“人”,才是家人。关掉电视墙,人会抑郁,想自杀,但却拒绝思考为何抑郁,如何改变。
书中的消防员:不灭火,只焚书,华氏451度便是纸张的燃点。因为书令人思考,思考令人不愉快,逃避思考,才能得到平和与安宁。
书中的作家、历史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像野人一样逃进森林里游荡。
现在放下我的书,看看您的生活:
社交媒体,今日头条,所有交流由手机完成。学者遍地,哲学不再被尊重,知识不再分等级,只有时尚的翻新。结果,便如尼采老师所说:"知道的越多,懂得越少(knowing more and more about less and less)"。
当哲学和书都不再被需要时,我们发问、生疑、和思考的能力退化干净,照亮黑暗的那盏灯也灭了。
4
那该怎么办?
也许可以问问托夫勒老师:
我1970年写《未来的冲击》(Future Shock),造了个新词“信息超载(Information overload)”。打那以后,就有人开始担心“信息”会把人炸傻。
47年后的今天,信息已经不能用“爆炸”来形容。它带来的冲击和动荡,也远超我当时的预测。人类本来就很脆弱的认知和判断力,变成了玻璃。空气中充满焦虑味,要更快,要迭代,要颠覆。人不自由,无所适从。
在这样的时代,会读会写、有学历、工作经验几十年,都不再有用。最要紧的生存能力是“能将自己归零(those who can learn, unlearn, and relearn)”:上学,工作,清空,重新学习,重建认知,全新的工作,再清空,再重建认知。如此循环一生。
认知缺陷不能治愈,但能更新。
4
听到这里,布考斯基老师笑了。
永远失魂落魄,永远沉浸在酒精和烟雾中的布老师,突然变的很清醒:
以上所有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都在我这里。虽然您会觉得很不正能量。
被认知缺陷所害,又怎样?
道理就像吸烟:
您慢慢的吸、稳稳的吸、平静的吸、小口的吸、在死角旮旯里吸;跟您快快的吸、躁动的吸、悲伤的吸、大口大口的吸、在光天化日下吸。
有什么分别?
我有一个很牛叉的哲学观:在这个大厕所般的世界里,活的时候,只要活着就赢了(just being alive was a victory);死了之后,让人在自己墓碑刻上“Don't try”,也就结束了。
想做自在人,就要承认,人性光辉里也包括搅屎。道在屎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