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正所谓“后生可畏”,到了如今的时代,许多事情都要向年轻人学习。
我侄女是90后,上了大学以后接到高中聚会的邀请,她说不想去,觉得去了除了吃顿饭,没多少话可聊。
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是侄女认为分开之后的同学们已经罕有交集,当年谈得来感情好的同窗好友一直在保持联系,不是那么要好的同学再重聚也没多大意思。
后来的经历,才让我明白侄女的睿智——有些人有些事只能属于过去,不必再通过聚会取得联系。
我在2008年秋天参加过一次小型的初中同学聚会,那时的同学们都三十来岁。聚会时男生一桌,女生一桌。当时的氛围是以尊敬职场上有身份地位的同学为主,我一点儿也不喜欢那种氛围的聚会。
或许因为我没什么地位,那时只是一个民办院校的普通教师,所以不喜欢那样的聚会,显然颇有酸葡萄心理之嫌。
后来除了偶尔去参加几个同窗好友的聚会,我对其他同学聚会没有任何兴趣。
二
2017年夏,不知怎么弄的,在老家工作的我老公居然成了初中同学毕业三十周年聚会的组委会成员之一。于是,他用恳求的眼神看着我,希望我给个面子去参加这次同学聚会。我心一软,就答应了,不捧谁的场,也得捧自己老公的场啊!
我和老公是初中三年的同班同学,他的同学就是我的同学。只不过,我已经离开了老家,跟许多同学失去了联系,而故土难离的老公联系着的同学比我多。
在2017年,我们这些同学都是奔五的年龄了。在这个年龄段,大家更为务实,组委会提前做好了工作,本次聚会不论职业地位和收入多少,只叙同学情。
整体上说,这场聚会充满正能量,相对成功。我为此写的相关文章,被参与聚会的同学们所认可,以至于没参加聚会的同学读了会觉得有些遗憾。
这次聚会,因为春天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了一封给老家高三学子的公开信被老乡们大量转发而显得我知名度高了些,不再有2008年聚会时那样被忽略的感觉。
我们一家三口的亮相也让不少人感慨。毕竟,初中同学能恋爱成婚的情况比较罕见,同学结为夫妻后能坚持下来的也不容易。之前跟着参加老公那边的同学聚会时,就听家属们谈论谁谁是同学结婚,结果最近离婚了的事呢。
三
在同学聚会时,我很意外地感受到了别人竟然羡慕我们婚姻的氛围。
我和老公性情迥异,一路走来也是和普通夫妻一样有着日常的琐碎和婚姻的烦恼,而且,日子一直过得很拮据。
可能一些人从我们身上,联想到了自己青春时期的某种情怀,触动了某根埋藏于心灵深处的心弦。
原来,大家都很向往能够拥有纯真而持久的爱情。我和老公之所以被羡慕,只是因为满足了大家关于坚贞爱情的美好心理想象。
除了羡慕我们和祝福我们的人,大约也有叹息我们的人。单方看好老公的人,会觉得他不该娶我;单方看好我的人,会觉得我不该嫁他。
无论如何,我和老公的婚姻前所未有地被人关注着了。
同学聚会时,当我们带着女儿一起在同学签名墙那里留影时,的确觉得很有意义。仿佛女儿的存在,验证了一段青春早恋的成功。
之后一段时间,同学群里还在重温着同学聚会的深情,显得非常温馨。
四
女儿同学的妈妈看了我的文,也跟我聊起了参加同学聚会的情形。她参加过的同学聚会,就是吃吃饭,女人们一起八卦,甚至背后说同学的坏话,后来她就不参加了,而她老公参加的同学聚会,则出现了谁谁相好在婚内出轨的情况,她老公也不再参加同学聚会。
相比之下,我们初中同学的聚会真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至少没有出现以上情况。
然而,我没想到的是,如果我和老公都在外面,就只是留给大家一个美好的婚恋传说,没有后患。可是,我老公人在老家,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婚姻被人关注不是好事儿。
慢慢地,老公对我的态度明显变化,从以前以我为荣向以我为耻的路线发展了,莫名地开始嫌弃我。
于是,我回顾了过去的这一年时间内,我家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是,我和老公都在2017年有了智能手机有了微信,我开微信是为了做微信公众号,发展写作,老公有了微信则是联系上了更多的人。
然后,在暑期两场同学聚会前(老公那边的和我们共同的同学聚会),老公对我的态度还算正常,聚会完就慢慢变差了,我在今年三月份才意识到。
这说明,有人在挑拨离间我们的感情,而我老公已经开始陷了进去。我不由感慨,三十年余的感情,居然敌不过这一时的破坏。
我近年一直写文倡导积极建设自己的家庭,而非被动让婚姻破裂,也在身体力行。但婚姻出问题,却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的事情。
所幸,在夫妻沟通的前提下,加上热心同学的开解,老公终于又看重自己的老婆了。一场我因忙美篇圈子而忽视了老公心态变化带来的婚姻危机终于及时化解。
五
我没再追究这场危机具体是怎么回事,既然日子还要过下去,那就不如信奉“难得糊涂”的婚姻真理。
我只能教育已经懂事的女儿说,长大以后,既不要破坏别人的感情又不要与破坏别人感情的人做朋友——这样的人自私狭隘,根本不会为别人着想。
所谓破坏别人感情的人,未必是什么第三者插足,有时候,可能是一些貌似热心的人,总会站在偏向着你的立场上,提醒你不幸福,告诉你选错了配偶。总之,对方会尽心尽力地让你的婚姻出现裂痕,而非真心希望你幸福平安。
而这样的人,总被人们忽略,没想到如此的良言相劝是属于蛀虫心理。这样的人,在不断侵蚀别人的感情生活,还以为自己是明白人。此类挑拨离间的人,会以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为巨大成就,从而满足了自己的控制欲。
例如,我老公本来觉得日常不在我们身边,难得相聚时就该好好照顾我们,高高兴兴地“伺候”一下妻女——他心中的女王与宝贝,而且还能包容我们母女,尤其我的任性,但有人说了,孙老师你这么低声下气受委屈啊,这活得多窝囊,为什么不让你媳妇伺候你?给她点颜色看,她就对你服服帖帖的了。
我老公听了,幸福感顿时消失,逐渐横看竖看我都不顺眼啊,于是朝我怒吼,从此要另一个样子才行——就是我得处处敬着他。
我老公一念之差,就有了幸福与不幸福的天壤之别。那给他吹此风的人,要多缺德有多缺德!本来我们夫妻过的好好的,关你啥事呢?
六
我跟老公终于言归于好,然后说好从此我恢复到与老家人不联系的原有状态,不再招惹人关注我们的婚姻,继续过自己的清静日子。
以后,我不会再与老公一起出席任何聚会活动,不要让大家再看到我们在一起的情形,也就没了别人闲暇时的各种议论。
那么同学聚会真的不可参加吗?也未必。
我们聚会时,有些同学因都在县城,一直在联系,显得格外热络;有些同学本来同在县城,之前却不知道,通过聚会重新联络上了,日后有事互相帮忙,也很庆幸。
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通过聚会加深感情,日常互相照应;做生意跑业务的同学,则可以扩大朋友圈,产生更多的人缘甚至人脉。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同学聚会参不参加,且随自己的心意。
尽管我不想再参加同学聚会,但我也通过上次的同学聚会与一些同学建立了新的联系,知道原来有那么多同学喜欢我、支持我,这也算很幸福哩。
我只是在讲讲自己的真实经历,给同学聚会一个另类解释而已。有同学聚会该不该参加?还是你自己拿主意。
(写于2018年4月19日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