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班主任工作是极富创造性的,就是因为教无定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需要不同方法去点拨,去激发。这半年是我思考最多、学习最多的半年。
虽然每个学生是不一样的,没有万能的方法,但是一定有通用的思路。
一个组织里的主人工作起来往往是会更主动、更有责任心,所以,想要激发学生,最根本的方法是让他们有“主人”的感觉。主人翁精神不是“要求”出来的,如果他是主人,即使你不要求,他也有主人翁意识,如果他没有主人的感觉,你再要求也没用。
所以,在日常管理中,对班级的重大事项,比如制定班规,选举评议,我采取的是任何学生都有权参与决策,班级大会,组内小会相结合,共同管理班级,以多种方式给全班学生“参政”“议政”的机会。
对小组功能的再定位,这点也落实了,但是落实的不到位,小组里面没有绝对的领导,只是分工不同,起初我是这样安排的,但是慢慢的“管理权”就跑到了自制力强的学生手里。以至于让个别的组员没有主人翁意识,在这方面还要再努力,应该考虑让小组功能多元化,而不仅限于学习和管理,可以通过组内讨论、研究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资源,开展不同的活动。不同个性的人在组内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能使小组氛围变得更加融洽、交租凝聚力得到提升。
从《班主任思维导图》这本书中学到了这样的一个概念:“一个小组里必须有不同的人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有喜欢组织的,有专门提意见的,有活跃气氛的,有专门出主意的,有专注学习的……这样的团队才会生机勃勃。
小组成员角色
强调组员之间互相欣赏、互相接纳。让每个学生在班级里地位平等,让班级学生做到真正的自主管理依然是我下半年学习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