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非常聪明,口才也很好,但是就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批评别人。
子贡因为讥讽别人,孔子就对他说,子贡啊,你已经很杰出了吗?我是没这么多的空闲的。在此,孔子也是因材施教。他看到这个学生确实聪明,但总是批评别人,不懂得自我反省,不懂得自己去修养,这是很可惜的。
孔子的意思是,古代的人说话不轻易出口,因为他们以来不及实践为可耻。孔子希望学生先去做到然后再说,而子贡恰好是相反的典型。
一个人如果经常喜欢评论别人,难免也会出错。子贡喜欢评论别人,最后就说到孔子了。
子贡认为孔子只是“多学而时之”罢了,书看的很多,记忆力还不错。此话传到孔子中,孔子当然不开心了,这么好的学生居然把他说成是“多学而识之”!只努力学习知识在脑子中,这不是与书呆子无异吗?所以,孔子在上课时就公开对子贡说:子贡,你以为我是“多学而识之”吗?子贡知道有人告密了,只好承认,还反问:“难道不是吗?”孔子的回答引申出他最重要的观念——一以贯之,孔子虽博学多闻,但是他的思想是有一个中心的,把所有的知识全都连贯起来,变成系统。正因为孔子的“一以贯之”,他才可以被称为哲学家,光是书读得好,记得多,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已。而孔子是一个哲学家,他的思想是成系统的。
从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得到,子贡的口才也是也需要经过孔子的教诲,只有经过不断的磨练,才会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如何说才是对的。
其实孔子特别注意子贡这个学生,值得我们用心思考,我们以孔门弟子作为我们学习的楷模,不是只看他们本身,还要透过他们深刻了解孔子的思想,因为孔子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老师,孔门弟子也是从年轻时慢慢成长的。子贡说他永远赶不上老师,但孔子却不希望我们这样想,他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跟他一样。他也承认自己并不是生下来就有这种知识的,学习没有秘诀,只是用工而已,不断积累,到了时间也就自然贯通了。
孟子曾经用子贡的话来称赞孔子,大概的意思就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没有超过孔子的人。这正是子贡说的话,可见子贡对孔子的深刻怀念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