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是教育的起点和核心,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构建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将尊重学生 “落到实处” 需要教师从理念、行为到教育细节进行全方位的转变。
成绩分析
中期检测成绩分析中,好多老师提到了学困生,从而影响了整体。诚然各班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学生,我所在的班也一样,被老师们冠以“四大金钢”“八大金金刚”。经过一个半学期的教学、我觉得他们都不差。特别是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不能简单地以成绩衡量他们。记得去年刚带上他们时,看到上一学年的考试成绩,好像是6个不及格,经过一两周的教学,我觉得转化的希望极大。中期检测时有5个,我定的目标是终期检测时剩一半。通过谈心谈话、课堂关注、个别疏导、树立信心等方式,功夫不负有心人,终期时居然全部达标。前几天的本学期中期检测中,又是全部合格。同事们都质疑我,4月份经常带领孩子外出打比赛,成绩居然还不错,到底有什么绝招。
没有绝招,有的只是尊重。道德与法治本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学习品质也是其中之一。所以我们的教学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多的应该是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意志品质。如果道德与法治课老师都认为学生很差,给孩子们“贴标签”,那其他老师就更无能为力了。我们的目标就是将坏孩子转化、将失去学习动机的孩子能拉回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跟随“大队伍”,这可能就是真正的尊重吧!
节目排练
“六一”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他们可以尽情的在舞台上玩耍、跳跃。但能上舞台表演的学生却又是鳞次相比,而今年有几个班却又是另一种“极端”——全班上,这可愁啥总导演了,舞台太小了。寻问得知,孩子们都想上啊,所以就让上吧!一句就让上吧,倒处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记得西安有一学校的办学愿景是“让每一个孩子站在舞台中央”,是希望每个孩子经过几年的学习都能成就自我,定位自我。
10年前,我任职一方时要求所有学校,“六一”活动时必须让学校所有孩子均要上舞台、3-7岁的孩子才开始接受学习,差从何说起,这是教育的误区。让每个孩子参与到学校活动当中,这应该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吧!
尊重学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日常相处的每个细节中:一次专注的倾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包容的等待、一场平等的对话。当教师真正把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情感、有独特生命轨迹的 “人”,而非 “等待塑造的容器” 时,教育才能真正唤醒学生的内在力量,让其在被尊重的土壤中自由生长,成为自信、独立、有责任感的个体。
教育者需时刻牢记:尊重,不是为了赢得学生的 “服从”,而是为了守护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对自我的认同,以及对成长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