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我,是个圆圆脸,胖乎乎,傻不啦叽的小妮子,回忆起童年时代,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做游戏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份孩子特有的纯真率性,让人倍感温暖。
01馒头是我的美味回忆
1987年,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以种田为生。生活并不富裕,好在父母很勤劳,我可以吃饱饭,比起有些家里,收的粮食不够吃,借钱买粮的孩子而言,我还是挺幸运的。
小时候,我最爱吃妈妈做的白面馍馍,妈妈和好面,等面发起来以后,把它揉成一个一个的面剂子。铺上糊叶,把面放在蒸笼上,盖好熏黑的笼盖,烧大火,不一会儿从厨房外面就能闻到清香的蒸馍味。
半个小时以后,馍就蒸好了。妈妈揭开笼屉,趁热把馍底揭起,那一个圆溜溜,白胖白胖,软绵绵的小家伙把妈妈的手烫得直电甩,似乎不愿从锅里出来似的,使劲粘住锅底,妈妈就一点点的把它们揭起,放进盆子里,有些个顽皮的小家伙,不听话,就被揭的体无完肤,一小块一小块的皮被揭掉,妈妈总是舍不得,从一个个糊叶上扣下来,放在嘴里吃。看着盆里那些淘气的孩子,她面带笑容,仿佛在说:“哼,看咱俩厉害,不想去盆里呆着,结果还不是被我吃了。这就是和我作对的结果。”
馍一放在盆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就往嘴里塞,被烫的一直吐着舌头,嘴里一边嚼着馒头,一边张着嘴,不住的“哈哈”吐着热气,手不停的把馒头从这个手换到那个手,心里高兴的念着:啊!馒头真好吃!烫死了!烫死了!啊!我的嘴!啊!我的手!烫死我了!
一吃馒头,我就不再吃汤了,管它什么剩面,还是什么菜汤,拌汤,我有馍就够了。而开锅的第一顿馍馍,妈妈也让我们都吃好。后面再吃,妈就一顿顶多发俩,稠的不够稀的凑。
不知道那个时候的馍怎么那么好吃,我一次可以吃好几个,写着写着,我这会儿已经在咽口水了。
妈妈那时候蒸的馒头就像山珍海味,吃完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02游戏怎么那么好玩
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可以玩,我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打沙包。
下课铃声一响起,一个个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教室,占领阵地,商量和谁一伙后,裁出谁先站中间,另外两组退到两边,还没等站中间的人反应过来,拿着沙包的那个小男孩就“嗖”地一声,沙包险些打中站中间的我们。我们赶快掉头,后退,沙包向我们飞来。瞅准,一接,“哇,接住啦,接住啦!我们有一个本身了!哈哈!”等我们转过身,跑得离我们的那方远远的,才把沙包扔给他们。
打的人,迫不及待想把我们打下场,站中间的我们想尽一切法子,哪怕多接一个沙包都好。
打的两边用尽力气,想尽招数,一会儿打低,一会儿打高。中间的我们,飞快转身,沙包一飞来,就掉头跑。
课间十分钟不一会儿就过去了,我们又赶快跑进教室。
想起站中间那会儿,怕被打下场的紧张劲儿,我这会儿写字的手已经开始紧张,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仿佛我又回到了,打沙包的战场上。
03无私的帮助让人亲如一家
那会儿,大家除了农忙时间,都还没有挣钱意识,闲的时候也多。谁家一有事,全村的人都出动,不用打招呼,都来了。
婶子们洗的洗,切的切,吵的吵,蒸的蒸。叔父们摆桌子的摆桌子,打牌的打牌,采买的采买,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品尝着集体做的菜肴,一桌桌挤得满满的,七嘴八舌,饭菜被打扫个精光。
红白喜事,简直成了孩子的乐园。追着,打看,闹着,一会儿这个哭,一会儿那个闹,一会儿捂疯不理,一会儿又好的要穿条裤子。孩子们最盼望村子里有人过事儿了,我也特别盼望。
04过去的人们物质不富裕,越简单越快乐
小时候,白面馍头堪比今天的山珍海味;
小时候,打沙包堪比今天的手机游戏;
小时候,互相帮助堪比今天的以钱办事;
那些小时候的事,已经离我们远去。
那些小时候的人,已经回不去了。
那些不富裕的物质,让我们快乐的生活着。
越简单越快乐,是时候回忆一下小时候,为生活做点减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