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银唾沫盒。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些扶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刘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下。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批注】作者叙述刘姥姥见凤姐前,先对她的屋子做了详细的描绘,按照门外到门内的观察顺序来描写,这个屋子里里外外都用一些珍奇货物来装饰,这些装饰品的颜色又多是红色、黄色。描写完屋子的陈设紧接着又对凤姐衣着做了描绘,衣着与屋内物品一样,都是珍奇货,突出了贾府的奢华。对凤姐的外貌衣着做了描绘后,作者特地刻画了凤姐的一个动作细节,“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这一细节真可谓神来之笔,直接把凤姐这样一个贵妇人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批注】而平儿的侍奉,与下面凤姐的的动作则不仅体现出凤姐的淡定,更是表现出了天下富贵之人对待穷亲戚的态度,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漫不经心。一句“怎么还不请进来?”,配合“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的动作,将这漫不经心刻画的淋漓尽致。当刘姥姥和板儿被请进屋内后,刘姥姥不停向凤姐下拜,这是穷苦底层人民见了权贵的自然反应,也是刘姥姥有求于凤姐的自然态度。凤姐不认得刘姥姥,这再一次作证了前文刘姥姥对凤姐的赞美,并非出于真实所见,而是一种客套话。
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凤姐儿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个穷官儿罢了,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说着,又问周瑞家的回了太太了没有。周瑞家的道:“如今等奶奶的示下。”凤姐道:“你去瞧瞧,要是有人有事就罢,得闲儿呢就回,看怎么说。”周瑞家的答应着去了。
【批注】凤姐见了刘姥姥说的话真是滴水不漏,而作者在对凤姐的语言描写中加了神态描写,用了一个“笑”字,这“笑”怎么看都不像正常的笑,似乎带着些虚伪。一句“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打笑中,语中带刺。刘姥姥听出凤姐的讽刺,但是也只能顺着说下去,来奉承凤姐。刘姥姥的念佛与凤姐的笑可谓形成了鲜明对比,刘姥姥作为一个乡下人,她只能靠念佛来回应某些尴尬、无奈和嘲讽,来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凤姐听到刘姥姥的奉承,可也没有真的就飘起来,同样还是用很“自谦”的口吻回话,但是凤姐这前后的自谦怎么看都显得虚伪。
【批注】与刘姥姥对话时,凤姐来特低询问周瑞媳妇是否回过王夫人。这样的细节很值得品味。在贾府,表面上虽未凤姐主事,但实际上掌权人还是贾母和王夫人。如今,再加上刘姥姥本就是和王夫人有关系来到贾府,凤姐故而必须询问王夫人的态度。可以说,王夫人对待刘姥姥的态度,直接决定凤姐接下来如何打发刘姥姥。这样的细节,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凤姐心机深沉与思虑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