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E战到底学习笔记Day15
这2天的学习内容都是干货满满,今天学习了统计函数。
统计函数Subtotal
SUBTOTAL基本用法
这是一群函数(这个厉害),唯一能统计可见单元格的函数。
1、 平均值
2、 统计个数
3、 COUNTA非单元格数量
4、 最大值
5、 最小值
6、 括号内数据的乘积
7、 STDEV.S标准偏差
8、 STDVEP.P标准偏差
9、 求和
10和11、方差
2、 隐藏值
A、 SUBTOTAL(1~9)包括手动隐藏值
B、 SUBTOTAL(101~111)忽略手动隐藏值
3、 和SUM区别
SUBTOTAL只对筛选结果数据进行求和
SUM不受筛选结果影响,只会对所有数据进行求和
4、 SUBTOTAL(2)和SUBTOTAL(3)区别
包括数字的个数,而3不是空值的个数,包括文本格式
5、 筛选后填充序号
公式:SUBBTOTAL(3,$B$:B2)
6、 避开同类计算
能自动避开同类的计算,如小计行求和。
统计函数Countif&Countifs
一、基本用法
Countif
1、COUNTIF函数的第一参数绝对引用,是为了公式向下填充时,保持引用范围不变; 2、COUNTIF函数的第二参数直接使用相对引用待统计单元格,公式向下填充时,D2依次变为D3、D4……
案列:求下图销售员的销售次数 =COUNTIF(明细表!C:C,'1.基本用法-Countif'!A2)
COUNTIFS基本用法
COUNTIFS函数将条件应用于跨多个区域的单元格,并计算符合所有条件的次数。即多条件计数。 COUNTIFS(criteria_range1,criteria1,criteria_range2,criteria2,…) COUNTIFS(条件区域1,条件1,条件区域2,条件2…)
条件区域1:必需。在其中计算关联条件的第一个区域。
条件1:必需。要进行计数的第一个条件。
条件区域2:可选。在其中计算关联条件的第二个区域。
条件2:可选。要进行计数的第二个条件。
注意: 1、如果条件为文本,需要使用双引号引起来; 2、如果条件为数字,则无需使用双引号。
二、进阶用法
1.模糊条件计数
2.文本 非空 真空数据个数 统计文本单元格个数,统计非空数据个数以及统计真空数据个数。
注意:* 代替任意多个字符;<> 代表非空数据; = 代表真空数据
3.按产品统计序号
生成产品的序号 直接A2单元格输入公式 =COUNTIF($C$2:C2,C2) 注:COUNTIF函数的统计区域是$C$2:C2,第一个C2是行绝对引用,第二个C2,是相对引用。当公式向下复制时,就会变成$C$2:C3、$C$2:C4……一个不断扩展的区域,从这个动态区域中统计C列产品的个数。
4.一对多查询
案例:以下表为产品销售额情况,要求在F:H列的蓝色区域根据F2的产品名称查找所有销售情况 首先第一步添加辅助列,辅助列输入此公式=C2&COUNTIF($C$2:C2,C2)然后输入此公式=IFERROR(VLOOKUP($F$2&ROW(A1),$A$2:D15,COLUMN(B1),0),"")
5.数据有效性
案例:下图中不能够重复的姓名以及只输入以某个字母开头的是怎么实现的呢? 不能够重复的姓名:首先第一步选中区域数据----数据验证----允许选择自定义-----公式输入=COUNTIF($B$2:$B$21,B2)=1如下图 以某个字母开头选中区域数据----数据验证----允许选择自定义-----公式输入=COUNTIF(F2,"A*")=1